关键词:
外源性化学物引起中毒常见于职业性或生活性,了解患者接触毒物的品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在少数情况下,中毒患者从未意识到自己已接触到毒物,自吸收毒物到发生中毒都在受害者(患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方式所引起的中毒,称隐匿性中毒。由于目前接触各类化学物质的机会日益增多,也不断有新化学物质投放市场,因此应重视隐匿性中毒的诊断。
一、发生隐匿性中毒的原因
1.职业性中毒:根据我国有关法规规定,有害、有毒作业工人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对接触有毒有害的品种、危害及预防知识,都必须掌握。因此一旦发生中毒,患者就诊时可提供有关资料,不应发生隐匿性中毒。如医生未询问职业史而发生误诊,属工作失误,但和隐匿性中毒所致的误诊,性质不同。在诊断方法、步骤上也不尽相同,故不可混为一谈。
发生职业性隐匿性中毒的原因是:(1)工矿生产负责者不了解或故意隐瞒有毒作业情况,使工人完全不了解自己在工作中已接触有毒物质,致使患病后无法提供任何资料,导致误诊,这种情况在乡镇企业中较多见。例如玩具厂在使用一种黏合剂加工时,陆续发生数名工人患头痛、头晕、乏力、呕吐、抽搐、谵妄、昏迷等,最后死亡,诊断不明,尸解有严重脑水肿。经现场调查、毒物分析等,才知所用黏合剂中含有1,2-二氯乙烷。由于工作中未采取防护措施,而发生亚急性中毒。(2)原接触物质不引起中毒,而在特殊条件下,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剧毒物质,以致中毒。例如某次在货车中装运硅铁,2名押运员食宿皆在车厢内,数小时后即感头晕、头痛、呕吐等,后呈朦胧状态,3日后到达目的地,打开车厢发现1名员工已死亡,另1名呈昏迷状态,血压下降,诊断为休克,原因不明,送医院抢救后清醒。经调查知硅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在装运时受雨淋湿,硅铁潮解后不断释放出磷化氢,导致押运员吸入中毒。也有因含砷的金属废渣,在炽热情况下遇水,释放砷化氢以致发生血管内溶血,而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3)有些化学品纯品毒性很低,当混有杂质后,则可发生严重中毒;或生产过程中混淆了化学物的品种,以致发生事故。
2.非职业性中毒:主要原因有:(1)食品污染:常见的有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碳酸钡误作为发酵粉等;水果、蔬菜污染农药而引起中毒;也有用劣质锡壶(内含铅量较高)盛酒饮用引起铅中毒的病例,这在某些地区发病很高;也有因食用已中毒的家禽、家畜而发生中毒,毒物多数为杀鼠剂如氟乙烯胺、毒鼠强等,这种情况称二次中毒。(2)空气污染:由于毒物排放不当或发生漏泄,引起周围居民中毒。例如有一工厂将溴甲烷排入下水道,以致使居民家4个小孩同时中毒,昏迷,由于诊断不明,最后均死于脑水肿。(3)皮肤污染:常见的是用毒物如有机磷农药等涂于衣服、卧具以杀灭害虫,或用土方(内中常含有砷、汞或铅)治疗皮肤病如牛皮癣等,而引起中毒。
3.以毒物进行谋杀:谋杀手法隐蔽,常用的毒物有各种农药、灭鼠药或安眠药等。近年犯罪者用多次较小剂量毒物,例如有以小剂量碳酸钡多次加入食物中,谋杀家人,发病后皆误诊为周期性麻痹。又有以小剂量磷化锌投毒谋杀,出现中毒症状后误诊为肝炎等,临床医生如不详细观察,为表面现象所惑,易造成严重后果。
二、隐匿性中毒造成的后果
1.由于患者或家属不能提供接触毒物的情况,致使诊断困难,常常误诊,因而导致误治,使病情恶化。
2.预防工作不能及时开展,以致危险因素仍存在,继续危害人民。如食用被毒物污染的水井,发生中毒后未确诊,使继续饮用井水者发生中毒。又有因食用已被农药浸种过的小麦所磨的面粉而中毒,其家人探视将剩余面粉带回家,又使家人中毒等。
3.在一群体中,多次发生隐匿性中毒后诊断不明,可引起种种推测发生怪病,造成人群恐惧,影响安定生活。
4.常可引起法律上的纠纷等。
三、隐匿性中毒的诊断
(一)隐匿性中毒诊断的关键
1.由于导致隐匿性中毒有各种不同情况,致病毒物品种繁多,中毒后各主要脏器都可作为靶器官,临床表现复杂。中毒类型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严重程度可轻可重,在这错综复杂又无毒物接触史的情况下,诊断难度较大,临床医生首先要树立诊断是治疗首要任务的正确医疗观点,才能负责、深入、细致地开展诊断工作,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如果在诊断工作中粗心大意、不负责任,对有意义的病史、体征不细致观察、深入分析,甚至视而不见,必然导致误诊。
2.在诊断工作中,能获得中毒的线索,才能考虑到有中毒的可能,中毒线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病史:在询问病史时,应深入细致,由彼及此,善于思考,方可发现有中毒可能的线索。同一群体中短期内发生同类疾病,或发病和进食关系密切,也提示有中毒的可能。(2)体征:在有些情况下,体征可提供重要线索。如呼出气的特殊气味、酒精气味、有机磷农药臭味或硫化氢的臭蛋味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皮肤黏膜呈紫褐色,其色泽和一般疾病的紫绀完全不同,极易识别;脱发、口腔黏膜中出现溃疡,齿龈水肿、皮疹等也是某些毒物中毒的常见表现。(3)临床表现不符合一般疾病:在病程中,病情变化不能以原诊断疾病来解释时,也应考虑到中毒的可能。(4)很多情况下,环境污染是造成隐匿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患者生活、工作地点进行现场调查,也是获得线索的重要手段。
3.获得线索仅是一开端,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进一步取得依据。常用方法有:(1)检验毒物品种:①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头发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也可从呼出气、粪、呕吐物或乳汁等中测定。②从可疑食物、水、盛器或所用药物中,对毒物品种及含量进行测定。③在特殊情况下,可用活检所取得的脏器、骨灰中测定。以上测定必须按正式规范进行,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必须客观、正确,以免造成偏差。(2)检查患者某些生化指标:①化学物中毒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如: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高铁血红蛋白定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血原卟啉、锌卟啉等,对毒物中毒有特异的诊断意义。②非特异性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试验、血气分析、心肌酶谱测定等,可提示脏器受到损害及严重程度,但无病因学诊断意义。(3)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对疾病的本质有深一层的了解,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化学物中毒。(4)活检:有指征时可选择合适器官进行活检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
4.综合分析提出结论,根据以上各种数据,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得出引起中毒的化学物品种、侵入方式,估计吸收剂量等。(2)从潜伏期、疾病的临床特点、严重程度、结合疗效、预后等。以上两方面资料,以分析病因(中毒品种)和疾病(中毒)是否有因果关系,并做好鉴别诊断,最后得出结论。
(二)其他诊断方法
1.尸体病理检查:可疑化学物中毒患者,如生前未能确诊,或有些问题存在疑点,则应做尸检,尸检可作出病理诊断,明确死亡原因。有些毒物可蓄积在主要脏器中,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对确诊很有价值,也可否定生前可疑为化学物中毒死亡的诊断。
2.在群体发病诊断不明情况下,根据发病特点及情况,进行规范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常可对病因诊断,提供有益的资料,又可有利于开展预防工作。国内、外有多起不明原因的疾病,都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了正确的诊断。
四、防止另一偏向
在充分警惕中毒可能被误诊、漏诊的同时,要防止另一偏向,即当了解到患者曾有化学物接触史时,未做详细检查,即诊断为中毒,甚至将无明确接触毒物的患者,也诊断为中毒,可导致严重后果,也有时是患者、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故意造成种种假象,以达到骗取诊断中毒的目的,应引起警惕。
五、预防
1.加强贯彻有关法规如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化学品管理等力度,杜绝发生隐匿性中毒的来源,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掌握预防化学物中毒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医务人员对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治疗水平,及时得到明确诊断,也有利于预防工作。
思考题
1.在何种情况下应考虑有化学物中毒。
2.如怀疑患者有化学物中毒,如何诊断。
(收稿:1998-08-17)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