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所是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局面,物价上涨幅度大、事业费相对减少以及科研防治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自身生存发展的路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防治上新台阶,是我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来,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确定改革发展思路
我所是集疾病防治、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为一体的社会公益型单位。麻风病和性病的防治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任务要求,四川省在本世纪末要达到基本消灭麻风,对性病则要求尽快控制其迅速上涨的势头。我省目前麻风病、性病疫情仍很严峻,新发现麻风病人和现症病人居全国前两名,性病病人(报告数)逐年上升,累计病人总数居全国前五名,任务异常繁重,必须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来解决其在医学以及相应的社会学上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肤科临床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所拥有一个开业30多年的门诊部,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皮肤病防治经验。自研自配的40多种医疗制剂,疗效好、有特色、价格低,在病人中享有很好的信誉,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对皮肤病科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工作面向防治第一线、面向卫生保健市场,有针对性的选题立项,确保成果有的放矢,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出高水平的成果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建设培养和稳住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在对自身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后,我们确定深化改革的发展思路为:调整结构,转换机制,积极争取和创造优惠条件,稳住科研防治队伍;同时分流人才,充分放活,立足门诊,扩展项目,增加创收,加强科技开发,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二、调整结构转换机制,稳住科研防治队伍
我们首先将原有的10个科室调整为科研防治部、科技开发部、门诊部和行政后勤部。“稳住一头”主要稳住科研防治部。科研防治部的成员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的主研人员和麻风性病防治骨干组成。科研防治人员的比例占全所职工数的20~30%,实行动态编制管理。行政后勤部暂属“稳住”范畴,约占20%,编制相对固定。
科研防治工作实行项目首席代表制。项目首席代表按合同负责组织课题和防治工作的实施,有权在所内选聘和解聘科研、防治人员,有权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科研和防治项目完成后,即解散课题组。没有再承担科研防治任务的人员,流向科技开发部和门诊部。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安心地出成果、出人才,深入基层做好社会防治工作,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第一,积极争取科研防治经费,改善工作条件。目前单位事业费仅够保职工工资。科研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科研基金及省财政的专项资助,这些资助均属数量少,不定额类型,每年需向有关部门申请争取。鉴于此,我所一方面积极争取卫生部、WHO、世界银行及国外各种基金会的援助,另一方面,寻求企业的支持和赞助,合作研究一些项目,到今年底,共引进外援防治经费(含引进药品、设备折价)118万美元,企业投入科研经费32.5万元。根据项目需要,我们重点装备了性病实验室、中药研究室、激光美容研究室,为科研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第二,对科研防治人员给予优厚的待遇。科研防治人员的工资奖金所内全包,在单位内部分配上进行适当的调节,从放开科室的超量劳动奖金中提出一部份奖励科研防治人员,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科技人员中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讲究科德医德。并对科研防治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必须全身心投入科研防治工作,保证按课题设计和防治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写出的论文和防治报告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先进水平,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成果应积极转化为产品,防治科研成果应在防治第一线应用并取得成效。
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科研防治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增强了他们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两年,由于立题质量提高,我所争取到WHO、世界银行及有关基金会资助项目5项。科研成果水平亦显著提高,有33%以上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新药等产品型成果60%已转化为企业产品。
三、扬长避短分流人才,充分放活增加创收
“放开一片”的人员60~70%分流到门诊部,亦实行动态编制管理。门诊部人员如争取到厅局级以上科研防治项目,由所内调整到科研防治部。10~15%的人员分流到科技开发部。其余人员采取停薪留职、辞职、借调、提前病退等分流方式。所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按上述方式分流。总之根据职工个人的专长特点、工作需要及本人意愿,使其相对合理地分流到不同岗位。“放开一片”人员占全所职工数的50~60%。
门诊部建立目标管理各项制度,与单位签订目标任务合同,年终进行考核评比验收。内部对各小科室实行成本核算,创收收入与单位按比例提成。分配上根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拉开档次。鼓励职工开源节流,增收创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我们一是通过引进人才、派出学习和内部培训等方式,抓好临床医师的在职继续教育;二是引进先进诊断、治疗设备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增强门诊部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要求医务人员热情为病员服务,有问必答,并将医德医风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鼓励有条件的科室实行全额承包或与企业搞股份合作。浅层X光室全额承包4年,给单位上缴定额每年提高40%。美容激光室抽出部分人员与上海灵章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康得乐激光中心治疗室”,在四川省首家引进美国生产的兰宝石和染料脉冲激光治疗机,技术新颖先进,设备国际一流,既拓展了激光治疗项目,又提高了我所知名度。该中心实行股份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合作双方的优势,互利互惠。
四、面向市场,加强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
1992年以前,我所各类科研项目比例为:应用研究占70%,应用基础及软科学研究占20%,开发研究占10%。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以来,全所上下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我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了保证科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保证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所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第一,实施科研重点的转移。将主要研究方向定位在防病治病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卫生市场急需的开发类项目。近几年,这两类课题各占项目总数的40~50%。
第二,政策倾斜,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开发研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为此,从制度上,对开发类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开发项目优先推荐上报投标,优先获得所科研基金资助。所科研基金主要来源于“放开一片”创 收所获经费,每年不低于创收总额的3%。我所还制订了科研成绩奖、成果转让奖、科技创收奖、科研论文奖等一系列奖励办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奖励科技人员的比例提高到最大百分比。
第三,提倡联合攻关,发挥整体优势。我所开发的项目多为药品、美容化妆品、保健品,这些均属特殊商品,技术含量高、学科涉及面广,从研制到生产中间环节多,“独家经营”难以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80%的开发项目均采取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联合攻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共同进行中试,企业承担生产经营的模式。这种协作方式,有利于提高成果质量,缩短出成果周期,有利于促进成果向产业化的过渡。
第四,建立专门机构,培训开发及推广人员。推广科技成果和推销其它产品一样,应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既考验成果的成熟度和适用性,也考验推广者的素质和水平。我所因此设立了科技开发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若干人加强开发及推广成果的力量。并对其中骨干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成果转化效率。
第五,适度“包装”,主动宣传推广科技成果。为了适应市场,科技成果需要适度“包装”,科研单位也需要做一些“广告”。我所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专业书刊、学术交流会、技术培训班、技术市场等渠道,一方面宣传自己的优势,在市场逐步树立起技术先进、合作诚恳、重质量、讲信誉的单位形象;另一方面,宣传树立自己产品和成果的良好形象;同时,在防治第一线,率先使用先进科技成果,取得经验,再在面上推广。
近年来,我所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开发类课题20多项,现已通过技术鉴定13项,转让企业生产12项,合同金额为180多万元(不包括4个项目销售额提成),现已到位90多万元。开发类项目的顺利完成及推向市场,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其它科研项目的开展。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全省皮肤病、麻风病、性病的防治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首先,一批已投产的科技成果在临床推广使用,为皮肤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其次,预防医学科研成果通过全省卫生防疫网络逐级推广应用,在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麻风病防治取得显著成绩。麻风病发现率从1992年的0.032‰降低到1997年的0.002‰,为实现我国本世纪末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总之,通过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从“稳住”往“放开”分流人才,从“放开”往“稳住”分流经费,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促科研,以“放开”养科研,以科研促防治的良性循环。激发和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研究所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使我们对医学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九五”期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科技新体制的框架基本确定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要继续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逐步加大“放开一片”的比例,以优惠的条件稳住科研防治骨干,以使科研能再上新台阶。“分流”为科技开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必将能进一步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以满足防病治病的急需和卫生市场的需求。
(收稿:199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