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653356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
鲍洪 骆太顺 519000 珠海市,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 0 19 4
关键词: 期刊 zhxrwkzz 0 论著摘要 fur -->

一般资料:5例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3~12个月,平均7.2个月。2例有头部外伤史,分别于伤后4天、2个月发病,1例有发热感染史,病后11天出现症状,2例突发起病;3例有癫痫发作。主要症状有头颅增大,抽搐,体检前囟膨隆。CT检查均有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双额或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无扩张,4例额顶区脑沟加深。
治疗及结果: 5例患儿均行一侧或双侧额部钻孔置管持续引流,其中2例术前曾于外院多次行前囟穿刺无好转。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 色淡黄或清亮; 化验除蛋白增高外,糖和氯化物均正常。 引流时间3~4天, 日引流量可达200 ml,患儿症状消失, 前囟下凹, 不再有液体引出时拔管。 1个月内CT复查积水无明显改变,2~3个月后CT复查积液均有减少, 1年后CT复查基本正常。 5例患儿随访12~28个月,头围基本正常, 智力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
讨论: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H)发病机制不清楚,一般认为颅缝开放时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脑炎、 脑膜炎、 硬膜下血肿、 维生素K缺乏都可引起, EH亦可为特发性,本组2例为特发性。 初期有高颅压呕吐症状, 特发性EH仅表现头颅增大,高颅压症状不明显。 体检见前囟膨隆,少数患儿可有眼外展不全或眼球震颤, 多无神经系统体征。 CT表现有额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前部半球间裂增宽, 基底池主要是环池扩大, 额顶区脑沟加深,脑室系统不大或轻度扩张, 蛛网膜下腔及脑池扩大多呈对称性,中线无移位。
无症状的EH或偶而发现者可不必治疗,有症状者治疗主要是降低颅高压, 积液可自行吸收。我们认为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采用钻孔持续引流, 颅高压消除快,效果好。 有人认为蛛网膜吸收障碍的改善至少需时2个月,所以颅内压降低后, 近期内积液仍会存在, 2~3个月开始减少, 1年后基本消失。若治疗及时, 大脑发育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收稿: 1997-05-16 修回: 1998-01-24)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