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654843
我国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张成 潘速跃 刘焯霖 张成 潘速跃 刘焯霖 51008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 32 3


    关键词: 期刊 zhsjkzz 0 综述 fur -->


    

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随着病情加重,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死亡,迄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987年Kunkel等将该基因cDNA克隆,继之测序及确定其蛋白产物,为DMD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我国自1987年开始对DMD的分子遗传学进行了研究,在基因结构、基因产物的分析和基因诊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简述如下。

    一、基因结构的研究

    1. 基因全顺序的人工酵母染色体(YAC)克隆:柴建华等[1] 用DMDcDNA探针从YAC文库中筛选出5个YAC克隆,经用HindⅢ酶切和DNA印迹杂交分析,确定各YAC克隆相互部分重叠,并包含从5′至3′端基因的完整顺序,其基因组长度大约为2500 kb。

    2. 大尺度限制性酶图谱研究:绘制了上述5个YAC克隆DNA的Mlu Ⅰ、ClaⅠ和Sfi Ⅰ酶切图谱[2] 。在1~48号外显子1 380 kb的区域中,有7个MluⅠ 切点,3个Cla Ⅰ 切点。从5′到3′端,Mlu Ⅰ片段的排列是400 kb、240kb、50 kb、280 kb、120 kb、80 kb,Cla Ⅰ片段的排列是250 kb、300 kb, SfiⅠ的酶切图谱与国外报道的相似。余龙等[3] 研究了抗肌萎缩蛋白基因3′端的分子结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4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