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65498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建立标准化脑缺血动物模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年第5期
     王伟 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0 31 5


    关键词: 期刊 zhsjkzz 0 专论 fur -->


    

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建立重复性好、生理指标控制严格的标准化活体脑缺血动物模型,始终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目标。随着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的日趋深入,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神经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谈论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建立不是新话题,但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纵观国内外有关脑缺血活体研究的相关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尤其是在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生理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方面,我们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不仅影响到国内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不利于我国中药脑保护剂确切疗效的评价,同时由于我们活体动物实验可控制条件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无法得到国外同行们的普遍认可,研究论文也难以到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和交流。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并合理的、选择性的将其用于脑缺血损害的基础研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分析目前国内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仍然存在盲目选择动物模型的类型、麻醉剂使用不当、生理指标及影响因素控制不严以及模型成功与否评判标准不一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与部分研究单位研究经费有限,无力匹配相应实验动物监控装备外,主要是由于少部分研究人员就各种生理指标及影响因素对脑缺血研究的影响认识不够,对各类脑缺血模型的形成原理以及特色认识不清,致使模型的选择及制作过程不规范,导致研究结论矛盾较大,重复性差。目前,该现象已引起了国内科研管理机构以及专家们的普遍重视。1997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的招标指南上明确提出了建立“标准化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要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3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