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现将我们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998年7月至1999年8月收入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的多发伤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7~78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撞击伤3例,其它伤1例。每例损伤部位(2.6±0.7)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为24.2±7.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值为19.3±8.6。根据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1] ,8例为ARDS,11例为急性肺损伤(ALI),所有患者均因严重的低氧血症而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控制通气。在开始使用呼吸机后24~72h内进行了俯卧位通气,先充分吸除气管内分泌物,给予地西泮0.02mg/kg、氟芬合剂(氟哌啶醇5 mg和枸橼酸芬太尼0.1 mg的混合剂)0.5~1剂镇静,潘库溴胺0.08mg/kg肌松。稳定10 min,然后3~4人一起将患者移至一侧再转为俯卧位,并用软垫垫起双肩及髂部以保证胸腹部的活动度,头偏向一侧,注意检查各种导管有无脱落并作好固定。持续2h再转为仰卧位,期间视镇静及肌松情况而追加药物。使用多功能监护仪(丹麦S&W公司)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Adultstar 2000型呼吸机(美国infrasonics公司)进行容量控制方式(VC)通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7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