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65588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
http://www.100md.com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9年第4期
     俞森洋 100853 北京,解放军第301医院南楼呼吸科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9 0 22 4


    关键词: 期刊 zhjhhhxgr 0 讲 座 fur -->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性治疗措施,然而,尽管设备更新换代,ARDS的死亡率仍高达50%~70%。近10年来,有关ARDS病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认识深入,促进了ARDS通气目标和策略的重大改变[1,2]

    一、对ARDS传统通气方法的反思[2,3]

    ARDS的传统通气方法主张超生理大潮气量10~15 L/min,慢通气频率10~15次/分,生理性吸呼比1∶4~1∶2以维持正常血气,虽监测吸气峰压,但常无严格限制,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水平以达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70mm Hg(1 mm Hg=0.133 kPa),吸氧浓度(FiO2 )<0.6为理想。

    这种大潮气量(VT )、慢通气频率以维持正常血气为目标的通气方法,常使ARDS患者通气时VT 超过0.8L,吸气平台压高于50 cm H2 O,面临VILI的高度危险。传统的加用PEEP,常以最低PEEP法来实施,则先给3~5cm H2 O(1 cm H2 O=0.098 kPa) PEEP,逐步增加直至在FiO2 <0.6条件下,PaO2 ≥6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90%为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5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