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2受体与多巴胺含量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实验|纹状体|受体|多巴胺|多巴胺|针刺疗法,电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2受体与多巴胺含量的对比研究,关键词: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实验;纹状体;受体;多巴胺;多巴胺;针刺疗法
摘要 目的 研究经电针治疗前后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D2 受体的变化,并将其与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用125 I-3-碘-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甲基]苯酰胺(IBZM)脑D2 受体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检测治疗前组、电针治疗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偏侧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3,4-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电针治疗组患侧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较治疗前组及治疗空白对照组增高(P <0.05);电针治疗组患侧纹状体/小脑125 I-IBZM摄取比值为8.04±0.71,较健侧升高(29.34±4.83)%,与治疗前组的(8.09±0.5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低于治疗空白对照组的(8.61±0.63),此值较健侧升高(38.63±3.71)%。结论 电针治疗可以提高大鼠实验性偏侧PD模型纹状体DA含量,并可抑制早期实验性PD时D2 受体的上调效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17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华核医学杂志》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