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编号:10659031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3期
     王德胜 黄从新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 0 13 3


    关键词: 期刊 zgxzqbyxdslzz 0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及电生理专栏 fur -->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疗效欠佳。因此需要更深刻地认识AF的发生机制,下面就近年来AF的电重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AF电重构的提出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人们对AF的电生理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不被实验支持的异位自律灶学说到Moe假说即多发小波随机折返学说,从核心折返环学说到自旋波折返学说,折返机制在AF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已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近十年来,人们观察到AF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即AF自身呈现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其证据有:①流行病学资料:阵发性AF常演变为慢性AF,虽其转变机率因潜在的病因不同而差异较大,但18%的孤立性AF将演变为持续性AF[1] 。AF发作的持续时间被认为是决定AF是否转为慢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续时间小于二天者,31%转变为慢性,而超过二天者则高达46%[2] 。②动物实验:羊、狗等动物的慢性AF模型的实验结果[2~5] 表明:随着快速心房刺激时间的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进行性缩短,AF的诱发率明显提高,可诱导的AF持续时间逐渐延长。③临床资料:药物或电复律治疗的结果也为“AF引发AF”的观点提供了佐证。AF持续的时间不足24 h者,Flecainide转律成功率为76%~9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4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