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平措谈藏医药
为什么藏医药在治疗心脏病、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和妇科病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法和明显的疗效?日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丹增平措率领藏医药专家在北京义诊时,就藏医药的历史和诊疗特色,为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藏医学理论独树一帜
早在公元前几世纪,藏族的祖先就在实践中认识到“有毒就有药”的道理,对一些动植物及矿物的医疗作用有了初步的鉴别。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大批医书、医疗器械和百工技艺人员,其中也有医生。由此,内地医学第一次传入西藏。
公元8世纪,藏医宇妥·元丹贡布等人用了10年的时间,在吸收了原来藏医学著作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古印度、波斯医学,编著成著名的古代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共56章,约24万字),使藏医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四部医典》第二部《论述本集》,专门讲述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等问题。1703年,在摄政王第司·桑结嘉措主持下,名医、画师们根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成一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共79幅),形象地说明了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人体解剖结构、病因症状、诊断医疗、药物种类、饮食起居等内容。
, 百拇医药
藏医有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气”、“火”、“水土”三大因素,又有血、肉、骨、精、脂肪、骨髓和饮食精微七大物质基础,还有大便、小便及汗三种排泄物。人体的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矛盾统一在体内,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这三者之间比例失调,则疾病生。
藏医重要诊断方法——尿诊
切脉、观舌、看指甲是藏医的主要诊断方法,尿诊则是更为重要的一种诊断方法。藏医认为,人体的尿液来自摄入的饮食,因而尿液的性质与饮食的种类及其所含水量、色素等关系密切。藏医要求,患者在验尿的前一天,晚餐不得食用酥油酪浆、不饮茶、不饮酒;晚上不要过度劳累,包括避免性生活,要保持安静,情绪稳定,睡眠充足。供检验用的尿液应该是清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标本最有诊断价值。收集尿液的容器,以雪白的瓷碗最好,对尿液的检查时间应选取清晨光线充足之时最为理想。正常的尿液是浅黄色清澈液体,放在器皿里可以见底,且无味或有轻度异味。如气味太浓,或有特殊气味如水果味者,一般表明有病症。正常的尿液在刚收集后片刻,可有少量的蒸汽逸出,不多不少,时间也不长,不会超过10分钟,一般泡沫很少,沉淀物极少。
, 百拇医药
藏医将尿中的漂浮物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分为三层。上层漂浮物表示病症位于胸膈以上,属于心肺等内脏的疾病。中层漂浮物表示病症位于上腹部,属于肝、脾、胆囊、横膈膜等脏器的疾病。下层沉淀物表示病症位于下腹部、盆腔内,属于肾、膀胱、小肠、生殖器部位的病症。静置后尿液比开始观察时变浓了,这多是由热病引起的;如果相反,变得清亮而稀薄,则属寒性病。尿液呈红色者,应该注意鉴别其属于何脏器病变,或属何种热症。色彩红而混浊,尿中漂浮物出现在下部,则为肾脏病;尿色红而兼有绿色,尿清澈不混浊,漂浮物又位于尿液之中部,则为脾脏之病症;如尿色偏黑红或淡红,漂浮物分布均匀,则为肝脏之疾病。
矿物药配方是藏药一大特点
藏医学在藏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方面有独特理论。如《月王药诊》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医典》又进一步加以阐明,并收藏藏药1002种、方剂443个。药物按来源分为珍宝类、土类、石类、树类、草类汁液精华类、动物类等8大类。藏药一般由动物、植物、矿物等近千种原料配制而成,常用的有300多种,70%产于西藏。植物药材有藏青果、藏枣、藏葡萄、虫草、藏菖蒲、藏红花等。这些药材各有其特殊的用途,如藏红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有鳞茎。其花淡紫色,可入药,不仅有中医所说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用,还有发汗、健胃等功用。
, http://www.100md.com
藏药大量使用矿物药配方,一般为复方,最多可达100多味药,少则3~4味药,一般多为20多味药。如“珍珠七十”、“珊瑚二十五”、“十八大象”、“十三种金色”等最为神奇。这是因为西藏植物稀少,药用植物更少,而药用矿物却不少。如金味苦,可去毒;银可止脓血;铜可退热;铁可吸出肝内毒物,治疗眼疾、水肿等;绿松石治肝肺发热;蓝宝石治麻风病;珍珠治脑病,以红珍珠疗效为最佳。每一方剂都有一种主药,起主导作用。有些药物在应用前必须进行加工炮制,以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治疗效果。在剂型上有汤剂、散剂和水丸剂,临床应用最广的是散剂、水丸剂。
患者青睐手术外治方法
在藏医治疗学中,除了讲究饮食、起居和药物外,手术外治也很重要。手术外治有针刺放血、火灸、热敷、药浴、外敷、穿刺6种。春季和秋季里自然温泉法医治的疾病有白脉病、关节炎、皮肤病、骨质增生、肾病等。这些方法不仅在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在新疆及内蒙古等区的医生也延用至今。手术中针刺放血和灸法在群众中十分盛行,尤其是在农牧民当中广泛使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专门设立了外治科,采用火罐、灸热金针、温熨、针刺、放血等方法,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很明显,受到广大患者青睐。穿刺方法虽然已经大部分失传,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藏医和西医结合研究部门在西藏藏医院建立了新的手术室,为骨骼、胃、肠、胆等手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从寺庙走向民间的藏医药学,目前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过去只为少数达官贵人服务的藏医藏药,如今不仅成为广大民众的福音,而且正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百拇医药(周 颖)
藏医学理论独树一帜
早在公元前几世纪,藏族的祖先就在实践中认识到“有毒就有药”的道理,对一些动植物及矿物的医疗作用有了初步的鉴别。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大批医书、医疗器械和百工技艺人员,其中也有医生。由此,内地医学第一次传入西藏。
公元8世纪,藏医宇妥·元丹贡布等人用了10年的时间,在吸收了原来藏医学著作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古印度、波斯医学,编著成著名的古代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共56章,约24万字),使藏医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四部医典》第二部《论述本集》,专门讲述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等问题。1703年,在摄政王第司·桑结嘉措主持下,名医、画师们根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成一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共79幅),形象地说明了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人体解剖结构、病因症状、诊断医疗、药物种类、饮食起居等内容。
, 百拇医药
藏医有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气”、“火”、“水土”三大因素,又有血、肉、骨、精、脂肪、骨髓和饮食精微七大物质基础,还有大便、小便及汗三种排泄物。人体的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矛盾统一在体内,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这三者之间比例失调,则疾病生。
藏医重要诊断方法——尿诊
切脉、观舌、看指甲是藏医的主要诊断方法,尿诊则是更为重要的一种诊断方法。藏医认为,人体的尿液来自摄入的饮食,因而尿液的性质与饮食的种类及其所含水量、色素等关系密切。藏医要求,患者在验尿的前一天,晚餐不得食用酥油酪浆、不饮茶、不饮酒;晚上不要过度劳累,包括避免性生活,要保持安静,情绪稳定,睡眠充足。供检验用的尿液应该是清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标本最有诊断价值。收集尿液的容器,以雪白的瓷碗最好,对尿液的检查时间应选取清晨光线充足之时最为理想。正常的尿液是浅黄色清澈液体,放在器皿里可以见底,且无味或有轻度异味。如气味太浓,或有特殊气味如水果味者,一般表明有病症。正常的尿液在刚收集后片刻,可有少量的蒸汽逸出,不多不少,时间也不长,不会超过10分钟,一般泡沫很少,沉淀物极少。
, 百拇医药
藏医将尿中的漂浮物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分为三层。上层漂浮物表示病症位于胸膈以上,属于心肺等内脏的疾病。中层漂浮物表示病症位于上腹部,属于肝、脾、胆囊、横膈膜等脏器的疾病。下层沉淀物表示病症位于下腹部、盆腔内,属于肾、膀胱、小肠、生殖器部位的病症。静置后尿液比开始观察时变浓了,这多是由热病引起的;如果相反,变得清亮而稀薄,则属寒性病。尿液呈红色者,应该注意鉴别其属于何脏器病变,或属何种热症。色彩红而混浊,尿中漂浮物出现在下部,则为肾脏病;尿色红而兼有绿色,尿清澈不混浊,漂浮物又位于尿液之中部,则为脾脏之病症;如尿色偏黑红或淡红,漂浮物分布均匀,则为肝脏之疾病。
矿物药配方是藏药一大特点
藏医学在藏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方面有独特理论。如《月王药诊》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医典》又进一步加以阐明,并收藏藏药1002种、方剂443个。药物按来源分为珍宝类、土类、石类、树类、草类汁液精华类、动物类等8大类。藏药一般由动物、植物、矿物等近千种原料配制而成,常用的有300多种,70%产于西藏。植物药材有藏青果、藏枣、藏葡萄、虫草、藏菖蒲、藏红花等。这些药材各有其特殊的用途,如藏红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有鳞茎。其花淡紫色,可入药,不仅有中医所说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用,还有发汗、健胃等功用。
, http://www.100md.com
藏药大量使用矿物药配方,一般为复方,最多可达100多味药,少则3~4味药,一般多为20多味药。如“珍珠七十”、“珊瑚二十五”、“十八大象”、“十三种金色”等最为神奇。这是因为西藏植物稀少,药用植物更少,而药用矿物却不少。如金味苦,可去毒;银可止脓血;铜可退热;铁可吸出肝内毒物,治疗眼疾、水肿等;绿松石治肝肺发热;蓝宝石治麻风病;珍珠治脑病,以红珍珠疗效为最佳。每一方剂都有一种主药,起主导作用。有些药物在应用前必须进行加工炮制,以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治疗效果。在剂型上有汤剂、散剂和水丸剂,临床应用最广的是散剂、水丸剂。
患者青睐手术外治方法
在藏医治疗学中,除了讲究饮食、起居和药物外,手术外治也很重要。手术外治有针刺放血、火灸、热敷、药浴、外敷、穿刺6种。春季和秋季里自然温泉法医治的疾病有白脉病、关节炎、皮肤病、骨质增生、肾病等。这些方法不仅在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在新疆及内蒙古等区的医生也延用至今。手术中针刺放血和灸法在群众中十分盛行,尤其是在农牧民当中广泛使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专门设立了外治科,采用火罐、灸热金针、温熨、针刺、放血等方法,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很明显,受到广大患者青睐。穿刺方法虽然已经大部分失传,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藏医和西医结合研究部门在西藏藏医院建立了新的手术室,为骨骼、胃、肠、胆等手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从寺庙走向民间的藏医药学,目前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过去只为少数达官贵人服务的藏医藏药,如今不仅成为广大民众的福音,而且正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百拇医药(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