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编号:10689894
只有产业化才能彰显中医药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80期
     没有走出生死线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资产过百亿的旗舰式企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其突出表现首先是整体产业规模不大,2004年全行业销售900亿元,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寥若晨星;其次,慢、散、乱、小、层次低;三是战略迷茫,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很多企业在第一个产品成为明星并完成原始积累后,第二个产品80%以上是失败的。中医药行业目前的明星不是企业明星而是产品明星,一旦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也随之衰退。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中医药企业除同仁堂靠历史的血脉延伸之外,其他都没有走出生死线。虽然统计上来看整体产业有900亿之多,如果以2000家中医药企业的数量来看,每家不足1亿元的销售收入,在现代经济格局下根本不具有竞争意义。

    症结何在

    一、现代西方制药产业模式束缚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医药企业大都在此思维模式下,指导企业所有工作如创新、市场方式等。西方制药企业发展的逻辑前提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医与药是可以分离的。无论是诊断、治疗和制药都以标准化为前提,他们走的路子是创新(先动物后人体)、生产、医院销售、医生工作。产业化本身也是以标准化为前提。而中医药是以辨证施治为前提,是以哲学和医学感悟深度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反标准化的,它是以个性化为前提,医药是不能分家的。中医药产业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包容甚至彰显这种个性化,则无法做大产业。
, http://www.100md.com
    二、在创新上没有自信,不是遵循中医药规律和特点,而是按照西方医学标准研发,导致很多创新产品不伦不类。中医药本身是以文化为核心,不是以技术作为标准,而其他行业都是以技术作为衡量尺度,不是以文化作为衡量尺度。中医药的困惑、难题就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了观念的无法融合,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拓展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混乱和迷茫。

    三、在市场运作上,简单摹仿处方药和OTC的销售模式。

    四、市场基础及市场环境都对中医不利。

    五、中医药企业家大都是边缘化心态、弱势心态,甚至是自卑心态,更多的是迷茫心态。

    如何突围

    中医药目前不强大,不是中医药本身不强大,而是中医药产业不强大,产业强大了,就是主流,就是标准。惟有产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彰显中医药的疗效优势,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再投入,使中医药产业不断强大。惟有产业化才能让有偏见的人改变观点,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相信中医药。中医药突围的核心是中医药产业的突围。那么我们将如何突围呢?
, 百拇医药
    首先要树立民族自信心。没有民族自信,中医药只能成为西方医学思想的附庸,永远无法发挥中医药的潜能;没有民族自信,就会导致对中医药评价的失误,导致产业化、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踌躇;没有民族自信,就会陷入西方思维模式的漩涡不能自拔,就会不断自责、责他,用西方医学的标准进行自杀式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民族自信心的重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

    其次是坚持中医药之道。目前,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注意遵循中医药之道:一是用中医药哲学指导创新。要明确,创新的要求不是按西医标准而是中医自身标准,疗效就是高科技;创新路径不是动物试验、临床验证,而是根据临床有效的经验方进行药物开发。二是要走医药一体的道路。过去把中药单独作为一个制造业来发展,实际上是对中医药的扼杀。(据经济参考报), 百拇医药(吕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