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1287132
“政策饭”还能吃到几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09
     古典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用以说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有效性。与之相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有必要进行适度干预。但政策的功能过分强大,则暗示市场机制面临危机。三年间国内药机行业的高起高落,恰恰成为这一理论的明证。这个被“医药企业GMP强制认证”及相关政策催熟的行业,目前市场活力正变得脆弱不堪。

    危机早有预兆——报载“宁波展会,展位5000,盛况空前,但最明显的感觉竟然是‘规模庞大,重复者多’”。在药厂GMP改造大潮中,太多的非专业单位加入药机领域淘金。他们只能进行简单仿制,甚至偷工减料以取得低价优势,造成药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政策是推动力,却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型号400的充填机我们卖17万元,仿制品卖13万元”。在市场选择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似乎更多地关注行为的法律结果——“过关”。在规则接受的范围内,成本显然比品质和安全性更为重要。因为“侥幸通过”是完全可能的,在药企GMP认证中,药机部分的有关标准显然不够完善,至少不够精确。事实上,从记者的采访中可知,制药机械设备相关行业标准,直到今年8月1日才开始在行业中推荐性实行。

    “投资者只要有土地、厂房等就能在工商部门拿到经营许可证,长驱直入地进入医药领域”;“企业无技术、无品牌,几乎全靠仿制,但是产品价格低廉”的家庭作坊式的药机企业充斥市场;“药厂GMP改造热潮已经过去,许多企业死掉了,还有一些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这就是药机行业的现状”。膨胀降温,政策的“副作用”充分显现难免让业者陷入悲观。当然,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希望尚存。理由是行业标准出台、“药机技术评审”必要性加强、药企GMP认证程序日益完善,“侥幸过关”的制药企业即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政策层面的“利好”因素正在逐渐显现,“好日子”必将再一次来临。

    兴也政策,衰也政策。政策完全左右了市场情绪,这种现象并不正常。进入全球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自主创新能力低下,靠“仿制欧美设备”维持生计的状况不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的危机就不能根除,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也难以得到保护。这样的恶性循环已成为我国众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专家指出,制药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技术手段,应努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如增加有效含量、改良口感、选择更好的剂型、改良包装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并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个性”。制药设备的高利润,绝不是那些简单仿制的企业能够实现的。

    “行业整合不可避免,淘汰一批企业后,行业水平提高可创造商机”,丁总工程师预测得不错。我们有理由对良性政策环境充满信心。但商机不会为救市而生,政策也不能为救市制定,追求技术和创新才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永恒命题。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眼下的市场低迷,从另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件好事。

    (苏经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