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蟾酥
编号:10697461
蟾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1日 中医药数据博物馆
 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蟾蜍眉脂/蛤蟆浆/Venenum Bufonis/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蟾酥
蟾酥
 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蟾蜍眉脂/蛤蟆浆/Venenum Bufonis/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蟾酥
蟾酥

    药材描述

    拼音: CHAN SU

    拉丁: Venenum Bufonis

    别名: 蟾蜍眉脂、蛤蟆浆

    药用部位: 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

    产地: 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

    加工: 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药性: 温

    药味: 辛

    归经: 归心经

    功能: 解毒,止痛,开窍醒脾。

    主治: 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毒性: 有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禁忌: 孕妇慎用。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药材来源

    植物名: 中华大蟾蜍

    拉丁: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科名: 蟾蜍科

    属名: 蟾蜍属

    形态描述: 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顶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无声囊。

    生态环境: 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植物名: 黑眶蟾蜍

    拉丁: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科名: 蟾蜍科

    属名: 蟾蜍属

    形态描述: 体长约7~10厘米。背部有黄棕色而略具棕红色的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

    生态环境: 分布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药材饮片

    饮片名: 蟾酥

    炮制方法: 将分泌的白色浆液贮于瓷器中,滤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得。

    饮片性状: 呈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3~7厘米,厚约5毫米,茶绿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光亮,胶质状。气微腥,味麻辣。粉末嗅之作嚏。遇水即返出白色乳状液。

    炮制作用: 本品有毒,作用峻烈,临床用量极小,故多制成丸散剂应用或外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