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不理我
医生:
我的孩子今年14岁,上初中一年级,原来他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总是愿意和我们商量、探讨,但最近不知什么原因他很少与我们聊天,有时还无缘无故地和我们发脾气,我们也不知道他怎么了。请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病,需要治疗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位无助的母亲方云
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其自身的心理发育特点及你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首先,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常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矛盾。一方面青少年逐渐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要求把他们当“成人”看待,希望独立,不喜欢老师、家长过多的管束。常表现出少与家长沟通,不听话,不接受成人意见,好与同龄人集群;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尚浅,涉世不深,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生活上、学习上都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此时父母应该多与之沟通,以取得子女对父母的信任,否则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长期对峙状态将导致子女对父母的良苦用心长期反感、抵触,影响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导致个别子女郁郁寡欢、离家出走,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与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关。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独立活动的增多,学习、生活中会犯种种错误,这就需要为人父母者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予以批评指正。如果父母所采取的方式不正确,如每天不停地唠叨,忽视心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对你缺乏依赖性、信任感,孩子自然就与父母沟通少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正确引导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否定的语言,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
⒉尊重人格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的人格应当是平等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父母应该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
⒊避免当众批评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⒋看准时机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当然,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⒌相互配合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综上所述,你的孩子并没有患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只要你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教育方式,那么你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高明龙, http://www.100md.com
我的孩子今年14岁,上初中一年级,原来他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总是愿意和我们商量、探讨,但最近不知什么原因他很少与我们聊天,有时还无缘无故地和我们发脾气,我们也不知道他怎么了。请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病,需要治疗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位无助的母亲方云
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其自身的心理发育特点及你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首先,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常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矛盾。一方面青少年逐渐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要求把他们当“成人”看待,希望独立,不喜欢老师、家长过多的管束。常表现出少与家长沟通,不听话,不接受成人意见,好与同龄人集群;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尚浅,涉世不深,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生活上、学习上都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此时父母应该多与之沟通,以取得子女对父母的信任,否则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长期对峙状态将导致子女对父母的良苦用心长期反感、抵触,影响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导致个别子女郁郁寡欢、离家出走,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与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关。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独立活动的增多,学习、生活中会犯种种错误,这就需要为人父母者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予以批评指正。如果父母所采取的方式不正确,如每天不停地唠叨,忽视心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对你缺乏依赖性、信任感,孩子自然就与父母沟通少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正确引导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否定的语言,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
⒉尊重人格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的人格应当是平等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父母应该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
⒊避免当众批评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⒋看准时机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当然,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⒌相互配合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综上所述,你的孩子并没有患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只要你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教育方式,那么你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高明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