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0年第14期
编号:10705533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0年第14期
糖尿病,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摘要,关键词,1胰岛素促泌剂,2胰岛素增敏剂,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inhibitors,AGIs),4胰岛素(insuline),5其他药物,6国内及国际新开发剂型,7小结,参考文献
     【摘要】 目前,国内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概括起来有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随着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剧增,糖尿病的分型及研究越来越细,现有糖尿病药物已难以完全满足糖尿病治疗的需要,故世界各国在现有降糖药基础上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新剂型及新型降糖药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的治疗将更加容易。

    【关键词】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高血糖及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症状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不外胰岛素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环境污染、激素滥用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糖尿病发病率较以往大幅度提高,故糖尿病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传统降糖药物因其治疗无创或微创还是被大部分患者认同接受,以下就糖尿病药物治疗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1 胰岛素促泌剂

    适用于继发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1 磺脲类降糖药 此类药物降糖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不是增加胰岛B细胞胰岛素合成,它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受体相结合,关闭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引起细胞膜动作电位去极化,使钙离子内流而刺激胰岛素分泌。磺脲类药物除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还能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故能增加外周胰岛素浓度[1]。基于以上机理,目前磺脲类药物一般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分泌量不足的患者,根据其在血中半衰期长短,一般每日服2~3次,临床可与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合用。本药不良反应可见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且磺胺药过敏者慎用。

    1.1.1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 为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仍在使用,口服由胃肠道吸收,2~3h达到血药峰值,半衰期约为6h,作用时间可达6~8h,属短效磺脲类药物。本品主要经肾脏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每日剂量500~3000mg,分2~3次餐前30min口服。

    1.1.2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在第二代降糖药中值得一提,它由德国生产,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生产线在国内生产,其降糖作用虽然不及格列本脲及美吡达,但其胰外作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1]。本药特点是吸收快、代谢快,2~3h血药浓度达峰,半衰期短,仅1.3~15h,主要经胆汁排泄,5%经肾排泄,故本药尤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剂量30~240mg,分3次餐前30min口服。

    1.1.3 格列美脲(glimepride) 是新一代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