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3期
编号:10705746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3期
1发病机制,2辨证论治,3专药专方,4针剂的治疗,5实验研究,6结语,【参考文献】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系指病毒感染(主要是柯萨奇B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心肌疾病,可归属中医心悸、怔忡、虚劳、心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风湿性心肌炎的减少,国内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所提高。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防治手段。众多资料表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它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预防控制心率失常、心衰等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也已积累较多的经验,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概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基础病因是正气不足,邪毒(风热、湿热、疫疠等)内侵。邪袭肺卫,内及于心,则耗伤心之气阴,而致气阴两虚。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气阴两虚,实为邪毒内陷,瘀血、痰浊阻滞心脉。石蕴玉等 [1] 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内舍于心,气阴两虚,郁热血瘀内阻所致。田淑芳 [2] 总结刘弼臣教授从心肺论治理论,提出心肺相传,病初温热闭肺、心神受扰,湿困脾阳、湿热扰心;继而病邪内陷,正气不足,心阳虚衰;病久气阴两伤,瘀血内阻致使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杨纲领等 [3] 将该病分三期,急性期:风热邪毒袭肺或湿热邪毒侵及肠胃而上犯于心,甚者邪毒直陷心包,心阳虚脱而亡阳;恢复期: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或正气损伤、气阴两亏,亦可心病及脾、久病及肾;后遗症期:病程多在数月以后,一方面机体气虚阳虚,另一方面瘀血内停。于作洋等 [4] 提出温病学说,亦有一定代表性。

    1.2 现代医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病毒基因的放大技术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对VMC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Liu [5] 等认为VMC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为病毒复制期,第二期为免疫反应期,第三期为扩张型心肌病期;同时,VMC又是相互交叉重叠、过渡期难以确定的疾病连续体。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导致VMC的主要发病机制,已被众多学者认可。此外还发现VMC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Ⅲ类抗原异常表达有关 [6] 。免疫损伤在病程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VMC心肌炎性浸润细胞中穿孔素(PFP)是一种存在于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胞浆颗粒中的蛋白,当上述细胞接触靶细胞时,PFP被释放至靶细胞膜,导致靶细胞发生渗透性溶解,并使DNA降解而致细胞凋亡。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及清除病毒的同时又导致心肌损害 [7] 。

     2 辨证论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7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