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恶性肿瘤10例诊治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 方法 分析1992~2004年我院10例阑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例阑尾恶性肿瘤患者中阑尾类癌5例,阑尾腺癌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中3例为二期右半结肠切除。 结论 阑尾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阑尾炎,对术中可疑者,应做快速病理检查,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改善手术预后。
关键词 阑尾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阑尾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经我院诊治的10例阑尾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2~2004年共收治阑尾恶性肿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0~80岁,平均52岁。其中类癌5例,腺癌5例(诊断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右下腹痛9例,右下腹肿块1例,右下腹压痛9例。9例误诊为阑尾炎。
1.2 病理学检查结果及病变部位 类癌患者中肿块直径<1cm者3例,1~2cm者1例,>2cm者1例。癌变位于阑尾尖端4例,中段1例,基底部1例。肿瘤为1~2cm者,病变位于尖端并侵及浆膜;>2cm者,癌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合并坏疽性阑尾炎。癌灶位于根部者3例,体部者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黏液腺癌1例,浸润至浆膜层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3 手术方式与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类癌病变介于1~2cm者首次手术行阑尾切除1例,术后3年复发再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阑尾切除术5例,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上述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10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存活5年以上。
2 讨论
阑尾肿瘤发病率低,大多是在阑尾炎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才确诊。阑尾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切除的阑尾标本的0.2%,其中类癌占80%。阑尾恶性肿瘤中,阑尾腺癌的恶性程度最高,Nitecki等 [1] 报道94例阑尾腺癌,行右半结肠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68%,而行单纯阑尾切除者为20%。类癌的大小,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远处转移和死亡几乎都发生在肿瘤直径>2cm的病例。
阑尾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术前诊断困难。分析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发病率很低,外科医生也很容易忽略此病。(2)阑尾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征多为急性阑尾炎症状,急诊下行手术,在术前未能进行详细检查。如阑尾类癌通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若出现面部潮红、腹泻、痉挛性腹痛等类癌综合征表现时,则几乎都有转移,转移部位主要在肝脏和后腹膜。(3)对右下腹肿块慢性阑尾炎患者,未进行术前详细检查,如腹部B超、X线钡剂灌肠造影、腹部CT检查等。(4)术中对阑尾肿瘤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应仔细检查阑尾。典型的类癌常表现为阑尾尖端小球状肿胀、膨大;腺癌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管腔增厚,呈灰白色实质性包块,包括阑尾全长或仅位于基底部。术中检查阑尾,若发现阑尾管壁增厚、变硬或有肿块时,应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本病。
阑尾类癌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变多局限于阑尾,因其最常见的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若术中肉眼见阑尾局部尤其是尖端球形肿大,质地较硬时应高度怀疑。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癌灶的体积、位置和浸润程度:直径<1cm者,几乎不发生转移,行单纯阑尾切除已足够。直径>2cm且位于基底者,则转移发生率为20%~85%,即使术中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直径在1~2cm之间肿瘤争议较大,原则上都应行根治性切除,特别是在肿瘤位于近端或阑尾系膜受侵犯时。另外,黏液类癌的卵巢转移率可高达30%,对黏液类癌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已绝经妇女需同行卵巢切除术。
阑尾腺癌更为少见,多发生于阑尾基底部,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隐匿,只有阑尾腔梗阻,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时才表现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术中肉眼诊断困难,只有通过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鉴于腺癌呈浸润性生长,易沿淋巴途径转移,故确诊后应及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达65%,而只行全阑尾切除者仅为20%,因此笔者认因为阑尾腺癌具有结肠癌的特点,若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右半结肠切除术为最适;若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则必须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再行辅助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2] 。
参考文献
1 Nitecki SS,Wolff BG,Schlikert,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surgically treated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Ann Surg,1994,219:51-80.
2 周光文,蔡伟耀,李宏伟,等.阑尾肿物11例诊治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75-673.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佑生医院, http://www.100md.com(谷亚波)
关键词 阑尾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阑尾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经我院诊治的10例阑尾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2~2004年共收治阑尾恶性肿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0~80岁,平均52岁。其中类癌5例,腺癌5例(诊断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右下腹痛9例,右下腹肿块1例,右下腹压痛9例。9例误诊为阑尾炎。
1.2 病理学检查结果及病变部位 类癌患者中肿块直径<1cm者3例,1~2cm者1例,>2cm者1例。癌变位于阑尾尖端4例,中段1例,基底部1例。肿瘤为1~2cm者,病变位于尖端并侵及浆膜;>2cm者,癌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合并坏疽性阑尾炎。癌灶位于根部者3例,体部者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黏液腺癌1例,浸润至浆膜层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3 手术方式与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类癌病变介于1~2cm者首次手术行阑尾切除1例,术后3年复发再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阑尾切除术5例,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上述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10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存活5年以上。
2 讨论
阑尾肿瘤发病率低,大多是在阑尾炎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才确诊。阑尾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切除的阑尾标本的0.2%,其中类癌占80%。阑尾恶性肿瘤中,阑尾腺癌的恶性程度最高,Nitecki等 [1] 报道94例阑尾腺癌,行右半结肠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68%,而行单纯阑尾切除者为20%。类癌的大小,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远处转移和死亡几乎都发生在肿瘤直径>2cm的病例。
阑尾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术前诊断困难。分析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发病率很低,外科医生也很容易忽略此病。(2)阑尾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征多为急性阑尾炎症状,急诊下行手术,在术前未能进行详细检查。如阑尾类癌通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若出现面部潮红、腹泻、痉挛性腹痛等类癌综合征表现时,则几乎都有转移,转移部位主要在肝脏和后腹膜。(3)对右下腹肿块慢性阑尾炎患者,未进行术前详细检查,如腹部B超、X线钡剂灌肠造影、腹部CT检查等。(4)术中对阑尾肿瘤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应仔细检查阑尾。典型的类癌常表现为阑尾尖端小球状肿胀、膨大;腺癌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管腔增厚,呈灰白色实质性包块,包括阑尾全长或仅位于基底部。术中检查阑尾,若发现阑尾管壁增厚、变硬或有肿块时,应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本病。
阑尾类癌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变多局限于阑尾,因其最常见的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若术中肉眼见阑尾局部尤其是尖端球形肿大,质地较硬时应高度怀疑。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癌灶的体积、位置和浸润程度:直径<1cm者,几乎不发生转移,行单纯阑尾切除已足够。直径>2cm且位于基底者,则转移发生率为20%~85%,即使术中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直径在1~2cm之间肿瘤争议较大,原则上都应行根治性切除,特别是在肿瘤位于近端或阑尾系膜受侵犯时。另外,黏液类癌的卵巢转移率可高达30%,对黏液类癌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已绝经妇女需同行卵巢切除术。
阑尾腺癌更为少见,多发生于阑尾基底部,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隐匿,只有阑尾腔梗阻,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时才表现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术中肉眼诊断困难,只有通过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鉴于腺癌呈浸润性生长,易沿淋巴途径转移,故确诊后应及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达65%,而只行全阑尾切除者仅为20%,因此笔者认因为阑尾腺癌具有结肠癌的特点,若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右半结肠切除术为最适;若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则必须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再行辅助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2] 。
参考文献
1 Nitecki SS,Wolff BG,Schlikert,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surgically treated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Ann Surg,1994,219:51-80.
2 周光文,蔡伟耀,李宏伟,等.阑尾肿物11例诊治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75-673.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佑生医院, http://www.100md.com(谷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