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年第10期
编号:10708738
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
1生存链的概念[1],2把握复苏的关键时期,3复苏程序的争议,4气道管理,5早期电击除颤,6优选给药途径,7药物的应用,8关于降温治疗,9高压氧治疗,10心肺复苏中病情观察和监护重点,11复苏中的安全防护,参考文献
     心肺复苏术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自从1958年Safa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960年Kouwenhoven等人发表有关胸外心脏按压报道后,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已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近年来通过众多医学家的努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对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生存链的概念 [1]


    成人生存链体现4个早期: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国际心肺复苏(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从而为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展示了工作现场就地救生的新思路。

     2 把握复苏的关键时期

    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 [2] 。由于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急救医生未到达前的等待时间,是抢救生命最有效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是现场复苏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院前复苏成功率较低的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复苏成败的关键。越早越好,一旦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CPR,不能因等待医生、取抢救器材而延误复苏时机。

    3 复苏程序的争议

    心搏骤停患者临终前出现濒死呼吸(抽泣样叹气)对通气有代偿作用,故认为心搏骤停现场急救应以胸外按压为主,不需要做口对口呼吸 [3] 。一些学者提出心肺复苏的ABC顺序应改为CAB顺序,即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虽然CAB是可取的复苏步骤,但建立人工气道必须及时,C与AB间隔时间应≤5min [4]。对未被目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复苏时不宜应用CAB顺序,应用传统的CPR顺序 [5] 。

     4 气道管理

    
处理意识丧失的成人窒息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