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学研究进展
1性激素与产后抑郁症,2肾上腺皮质功能与产后抑郁症,3甲状腺与产后抑郁症,4神经递质与产后抑郁症,5结语,【参考文献】
妊娠、分娩是孕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生理的巨大变化使她们产生各种心理改变,甚至心理疾患。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1] ,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 [2] 。人们对产后抑郁症的关注可追溯到古代,当时Hippocrates、Celsus等已注意到产后很多妇女的心理变化 [3] ,但真正对其详细观察和研究是从19世纪开始。1968年Pitt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后抑郁症日益受到了国内外普遍重视。由于分娩前后本身所蕴含的诸多社会、心理、生理意义,使得人们对这一疾病的病因、病程及分类、归属产生诸多的争议。因此,为澄清疾病的本质,寻求有效的防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对其病因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尤其对内分泌及生化改变更为关注。本文就产后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学近期研究情况进行回顾。1 性激素与产后抑郁症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孕妇体内激素分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首先由此入手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研究较多。
1.1 雌激素 妇女妊娠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孕晚期达最高值,是月经周期最高值的50倍 [4]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至基础水平。Ahkas [5] 报道产后抑郁症患者,其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在用17-β雌二醇治疗8周后,抑郁症迅速好转,体内雌二醇水平也升高。谵小卫等 [6] 用对照研究方法测定产后5天及42天雌激素变化,结果产后5天及42天雌激素水平与产前的差值,抑郁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后抑郁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过快有关,补充雌激素可防治产后抑郁症。
雌激素对情绪的影响比较复杂,其机制可归结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关系。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除下丘脑和垂体外,边缘系统及脑干单胺类神经元处均发现有高密度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是通过与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功能,通过调节合成酶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合成。雌激素可增强单胺类活性和突触后5-羟色胺(5-HT)能效应,增加5-HT能受体数量和神经递质的转运和吸收,雌激素也增加5-HT的合成和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可选择性地增强脑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此外雌激素还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多巴胺D 2 (DA-D 2 )受体的敏感性和丘脑下部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