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70909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
1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因素,2耐药机制,3分类及其特点,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其中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故统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好、品种多和选择面较广而现已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但同时也是不合理用药中最为突出的。现就如何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作一探索。

     1 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因素

    1.1 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防碍细菌细胞壁黏膜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

    1.2 影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因素:(1)抗生素的浓度和所用剂量给药方案相关;(2)抗生素渗透细胞膜的能力;(3)对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4)和靶蛋白(PBPs)的亲和力。

    2 耐药机制

    2.1 细菌细胞在反复接触抗生素作用后,会改变其外膜通透性,减少或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内,同时可通过排斥反应增强抗生素外流,从而使进入菌体内抗菌药物迅速外流,降低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积聚。

    2.2 受抗菌药物攻击后的细菌,会改变细菌细胞内与抗生素作用靶点,即改变靶位蛋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