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秋诗话(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又到“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秋天。秋景、秋色、秋意、秋声,喜秋、颂秋、悲秋,从汉代刘彻《秋风辞》、晋代潘岳《秋兴赋》、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到现代峻青的《秋色赋》,描绘秋色,抒写秋感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
最早的悲秋文字大概要推战国时宋玉的《九辩》了:“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月圆人不圆。
然而,同是古人咏秋,由于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色调也不同,更多的是喜秋、颂秋。汉代刘彻《秋风辞》写得好:“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是汉武帝刘彻笔下的河上秋景。阵阵秋风拂面而来,朵朵白云似白帆悬空,御风而飞,金黄的落叶纷纷飘坠,雁鸣阵阵南飞,秋兰含芳、金菊斗奇,好一派斑斓的秋色。晋代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写道:“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诗人赞赏秋色清澈秀雅、灿烂奇绝,大有胜过春光之意。唐代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秋景啊!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赞秋气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给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明诗人对秋光的爱恋。宋代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间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山大景色美,一路观赏不尽,诗人秋思的欣快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用“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秋景图。秋山秋水,一片鲜艳。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片生机。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秋色绚丽多彩。
元代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展现了一幅秋山壮丽景色:正是金风玉露的季节,诗人游山,但见漫山遍野,枫叶流舟,层林尽染,状如云锦彩霞,宛如熊熊红火。这火红的枫叶,比起那万紫千红的春色也豪不逊色。那苍劲的青松,在草林摇落中显得愈加挺拔苍翠,金灿灿的菊花宛如团团黄金锦绣,盘绕菊园,绘出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 百拇医药(高启雯)
最早的悲秋文字大概要推战国时宋玉的《九辩》了:“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月圆人不圆。
然而,同是古人咏秋,由于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色调也不同,更多的是喜秋、颂秋。汉代刘彻《秋风辞》写得好:“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是汉武帝刘彻笔下的河上秋景。阵阵秋风拂面而来,朵朵白云似白帆悬空,御风而飞,金黄的落叶纷纷飘坠,雁鸣阵阵南飞,秋兰含芳、金菊斗奇,好一派斑斓的秋色。晋代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写道:“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诗人赞赏秋色清澈秀雅、灿烂奇绝,大有胜过春光之意。唐代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秋景啊!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赞秋气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给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明诗人对秋光的爱恋。宋代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间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山大景色美,一路观赏不尽,诗人秋思的欣快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用“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秋景图。秋山秋水,一片鲜艳。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片生机。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秋色绚丽多彩。
元代关汉卿《碧玉箫》:“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展现了一幅秋山壮丽景色:正是金风玉露的季节,诗人游山,但见漫山遍野,枫叶流舟,层林尽染,状如云锦彩霞,宛如熊熊红火。这火红的枫叶,比起那万紫千红的春色也豪不逊色。那苍劲的青松,在草林摇落中显得愈加挺拔苍翠,金灿灿的菊花宛如团团黄金锦绣,盘绕菊园,绘出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 百拇医药(高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