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杆菌性皮肤病
麻风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周围神经干和内脏器官。表现为麻木、汗闭、周围神经粗大。病理有特异性改变。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但取决于机体的状态。
【诊断】
1. 潜伏期:一般为2~5年,短者至数月,长者十余年。
2. 临床表现
⑴ 结核样型(TT):表现为浅色斑,红斑组成的环状或片状损害,表面干燥附鳞屑,境界清楚。一般1~2处,浅表神经干粗大而硬,触觉障碍,晚期可发生勾手、垂足和兔眼等。查菌阴性。
⑵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皮损可与结核样型相似,但数目多发,不对称,有的斑块中央出现无浸润区。浅表神经干粗大,但不如TT型硬,感觉障碍较TT型轻,而出现稍迟。查菌(+~+++)。
⑶ 中间界线类(BB):皮损为多形性和多色性,有斑疹、斑块、结节及浸润性损害等。呈桔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损害数目较多,分布广泛,不对称。周围神经干粗大较硬,感觉障碍较TT型轻。可累积粘膜、淋巴结、睾丸、眼和内脏。
⑷ 界线类偏瘤型(BL):损害多像瘤型,有斑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呈红色、桔红色、分布广,数目较多,表面光滑,境界不清。周围神经干受累较多,较轻。感觉障碍出现较迟。可有部分眉毛脱落。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和内脏等损害。查菌(++++~+++++)。
⑸ 瘤型(LL):大多由中间界线类或界线类偏瘤型演变而来。皮损数目多,分布广而对称。有斑疹、浸润块、结节及弥漫性损害,可有"狮面",边缘不清,表面油亮光滑,呈红色、红黄色、棕黄色。眉毛对称脱落。神经干粗大较软,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和闭汗。中晚期出现肌萎缩、畸型和残废。淋巴结、器官及内脏严重受损。查菌(++++~++++++)。此外,未定类麻风未列入无级分类。属麻风的早期表现,演变为何型麻风,取决与机体免疫力的强弱。
3. 麻风反应
⑴ 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TT及BB类型。原皮损加剧,扩大,或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表神经干突然粗大,疼痛、触痛。
⑵ 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态反应:常见于LL和BL类型。出现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甚至坏死性红斑。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升高等。
4. 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改变。
【鉴别诊断】
应与皮肤黑热病、脂溢性皮炎、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寻常狼疮鉴别。
1. 皮肤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皮肤粘膜持久性结节,皮肤色素加深为特点,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皮损处刮取组织液涂片可见黑热病小体。主要见于长江以北黄淮流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1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