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编号:10710372
第三节 呕吐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定义,释义,呕,吐,干呕,吐逆,历史沿革,《内经》,《金贵要略》,《诸病源候论·呕吐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直指方·呕吐》:,《景岳全书·呕吐》,《医学心悟
     定义

    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释义

    有声有物——有物无声—— 无物有声——干呕又名“吐逆

    呕吐一名,追溯至《内经》

    《金贵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篇》,并提出“干呕”之病名。

    《东垣十书》:“声物兼出谓之呕”(有声有物)

    “物出而无声谓之吐”(有物无声)

    “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有声无物

    历史沿革

    1.《内经》论病因甚详。病因:(1)外感;(2)内伤;(3)饮食所伤。

    病机:与肝、胆、脾等有关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阴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2.《金贵要略》列专篇论述:

    (1)外感热病过程中均可出现呕吐:六经病及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均致呕吐。(2)内伤杂病致呕吐:黄疸、痰饮、宿食、误吞毒物。(3)证治: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4)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某些病证勿见呕止呕,应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呕吐的发生是由胃气上逆所致。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4.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不调之不同,皆使人呕吐。”

    杨仁斋《直指方·呕吐》:“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入胃。”

    5.《景岳全书·呕吐》强调虚实辨证:“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

    6.清·程仲龄《医学心悟》倡命门火衰致呕吐之说,并创上病下取之灌肠通腑法及温补肾阳法。

    7.叶天士详论泻肝安胃治疗呕吐法,用药以辛苦为主,以酸佐之。

    范围

    中医——内伤杂病胃痛、痞满、腹痛等;外感热病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