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师指南皮肤性病学分册
编号:10710442
第十四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及非感染性肉芽肿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4日 《临床医师指南皮肤性病学分册》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nodular febrile nonsupperative panniculitis)是一种少见的伴有发热的硬结性或斑块性皮下脂肪组织炎性疾病。少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病因可查, 大部分病人发病与感染、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因素及药物过敏或胰腺疾病等有关。

    【诊断】

    1. 初发为皮下小结节或浸润性斑块,表面呈水肿性暗红斑,结节逐渐增大,可达10CM,境界较清楚,可轻度移动或与皮肤粘连。数目可多可少。经数周后红斑、水肿消退,留下色沉斑,结节吸收好转,形成盘状凹陷。少数结节液化,可形成溃疡、坏死,有黄色油样或棕色液体排出,愈后留有疤痕。

    2. 损害处自发痛及触痛。常伴有发热、乏力,亦可有关节酸痛、厌食等。

    3. 常对称性成批发生于腰臀部及下肢,尤其小腿。亦可侵犯上肢、躯干部甚至内脏脂肪组织,出现相应的内脏受损的表现。

    4.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5.病程慢性,仅皮下脂肪组织病变者经数月或数年可自愈。但可复发。

    6.组织病理:早期脂肪小叶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变性坏死,晚期形成纤维化。可伴有血管炎表现。

    【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参见第十二章"结节性血管炎"。

    2.硬红斑:参见第十二章"结节性红斑"。

    3.变应性血管炎: 参见第十二章"结节性多动脉炎"。

    4.播散性脂质肉芽肿: 虽有皮下结节,表面呈红色,但大多发生于婴儿,伴有失音和关节症状。

    5.有时还需与皮下脂肪萎缩、外伤性和异物引起的皮下脂肪坏死等鉴别。

    【治疗】

    1.去除病因,如感染灶、过敏原等。

    2.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疗效尚满意,如醋酸泼尼松(Prednisone),每日30~60mg,分3次口服,待病情稳定再逐渐减量。

    3.亦可先试用吲朵美辛、氯化喹宁、氨苯砜、柳氮磺胺吡啶等治疗。

    4.中医中药: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治则进行治疗,可获一定疗效。

    5.支持、对症处理。

    【预后】

    仅有皮肤损害,预后较好。伴有严重内脏损害者可死于循环衰竭、出血、败血症和肾功能衰竭。

    皮下脂肪肉芽肿

    皮下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tosis subcutanea)是一种很少见的病因未完全明了的限局性脂膜炎。外伤或血管的损伤可能是一个诱因。

    【诊断】

    1.损害为皮下结节,质硬或有弹性,表面可有红斑或正常肤色,数目不等,直径约3~30mm,散在分布。偶有结节破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5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