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编号:10710368
第七节 厥证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定义,厥证,释义,1.发病形式:,2.指病理机制,3.临床表现,4.六经形证,历史沿革,1.,《内经》,①以暴死为厥:,②以四末逆冷为厥,③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④以病情严重者为厥,2.仲景,3.宋金元时代
     定义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

    重者—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释义

    厥的含义有多种:

    1.发病形式: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素问·大奇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即以暴死为厥。

    2.指病理机制:指气机逆乱,气血败乱。“厥者,逆也”,“厥者,尽也”。《灵枢·五乱篇》:“乱于臂胫,则为四厥。”

    3.临床表现:以四肢逆冷、手足不温为厥。《素问·厥论》:“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4.六经形证:如《素问·厥论》叙述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如《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此指神志病证而言,现已不用。

    今论之厥证,主要指前二者而言。第三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厥证。

    历史沿革

    1.厥证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但不同篇章中其含义各异(不同名称大约有30种),概之有四:①以暴死为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②以四末逆冷为厥③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④以病情严重者为厥

    《内经》对厥证的病机认为是气机逆乱、气血运行悖逆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2.仲景论厥,承袭了《内经》中手足厥冷为厥的论点,且以外感发厥为主,认为寒厥与热厥的病机为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不能顺接的结果。“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并创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厥证的代表方。

    3.宋金元时代,皆宗仲景之说,所论以外感发厥,四肢逆冷为主。

    4.明清以来,区分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张景岳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认为厥证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在《内经》和《伤寒论》中则为手足逆冷,故分为寒厥、热厥、阴厥、阳厥,发生于杂病中则为突然昏倒,故分为气、血、痰、酒、色之厥。

    5.分类:

    (1)《内经》有大厥、薄厥(多指中风病)、热厥、寒厥之称。如“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