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501
王伯岳:往事重提温故知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中医研究院西莼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王伯岳

    【作者简介】王伯岳(1912

    ~),四川成都人。三世中医,以儿科见称。自一九五五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兼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台儿科学会委员、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著有《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一书及若干学术论文。

    往事重提

    在旧中国,学中医总不外乎自学、师授、家传三个途径。辛亥革命以后,成都虽有了官立学校,由于条件不允许,我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我的启蒙教师中江刘洙源,是我父亲的好友。他在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的前身)教经学。同时在家里设一个私塾,带着我们童于六、匕人,读书学习?

    洙源先生善于因材施教。他的教学方法b当时一般私塾截然不同,重在启发、诱导,不主张死读书。

    从先秦至唐朱,由洙师给我们选讲了不下百篇传世的文章。同时,以圈点《资治通鉴》及"四史"为自学常课。我后来学中医,读中医古典著作,能闯过"文字关",实源于洙源师的教益。

    我家原籍是四川中江县,是盛产药材的地方。祖父种过白芍,后来逃荒到成都,寄人篱下做雇佣。父亲先去丰都县福源长药店当学徒,继而跟一位姓陈的老师学中医。回到成都以后,定居。F来,一直以中医中药为业。

    我读了十年书以后,已经是十六岁的青年了。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中医,我本人也有这个志愿。但是,父亲认为医生的儿子不能单凭上辈的声望去行医。他还主张,学医应先学药。这不光对立方遗药匕有好处,就是学医不成,卖药也可以糊口。我就是根据父亲这个思想先学药的。

    位于成都东城的两益合中药店,是历史悠久的老药店。它经营的咀片、参、茸、胶、桂、膏、丹、丸、散,都很讲究,富有信誉。负责人刘社庭老先生,是一位精于业务的老药师。我父亲就送我列这个药店里学徒。

    第一年,只是做些药材的搬运,加工的粗活。后来,逐渐学习丸、散、膏、丹的配制,并到柜台上进行配方。在配方的时候,接触到不少名医的处方,对我很有启发。

    刘老{J11j还经常叫我跟他到药栈采购药材。他对于识别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以及药物的标准、规格,具有丰富的经验。经他的指点教诲,使我懂得一些有关生药的知识。

    在刚年的学徒生涟中,总是白天劳动,夜问读书。

    除温习一些旧课外,店里也有些书。如《本草纲目》、《汤头歌括》、《药性赋》等是必备的,也是称药配方人员必学的。过去不少的老药师也知医,一方面是接触得多,一方面是好学。有的时候,医生也来店里配方配药,在闲谈中,有问必答,这也是学。自己家里的人及亲戚朋友有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