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541
谢海洲:治学杂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谢海洲

    【作者简介】谢海洲(1919~),河北临榆县人。幼承家技,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致力于本草学的研究,对于中医理论和临床也有一定造诣。主要著作有《中药常识》、《常用药品小辞典》(与于力合编)、《药物手册·中药部分》,《北京四大名医》等。

    我业医近四十年,虽小有成绩,然教训也不少,谈一淡为后学者借鉴。

    幼承家技博采众长

    我出身一个中医的家庭,祖父、父母和叔父都是终生以医为业。祖父是一位穷秀才,不事生产,只知读书,且为绅士们教家馆,有时自己也课徒。他经营了两间小药铺,代卖成药,兼看病。父亲、叔父、母亲随祖父学习医术,经常采集当地药材,去杂晾干,为病人做些丸散膏丹之类,收些小赞以度日。

    祖父课徒很有经验,主张先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然后学程锺龄的《医学心悟》,参考《笔花医镜》、《医宗必读》,再学习《内经知要》,参考《灵素类纂约注》,回过头来学习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看《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背《长沙方歌括》。这种先《伤寒》、《金匮》,后《温病》的教学自学方法,北方民间医生大都相似,与南方医生先《温病》、后《伤寒》的学习方法迥然有别。他十分重视背诵,身体力行,能从头至尾背诵《医宗金鉴》和陈修园医书二十四种。我在家庭影响下,到十二、三岁时已能读《古文观止》及一些医书,并能背诵二、三十篇古文和《内经知要》及一些药物、方歌等。

    在「九·一八」事变前,父亲害急性传染病故去,母亲也放弃中医事业,进入山海关普济医院随外国季大夫(犹太人)学习西医,后来就随同到北京妇婴医院工作(为教会医院)。我初中毕业后随母到京,为生活所迫,在医院开电梯,并利用工余,在青年会学习英文。

    进北京第二年报考汇文中学,因母亲在教会医院工作,子女得以免费并可领取助学金。还可利用每年寒暑假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得以翻阅文史线装书。此时深得国文教员李戏鱼、高庆赐的指点,学习他们的讲稿、方案、-笔记等。毕业后,留校教初中语文,在此期间以志于医学,得与余冠五探讨医学理论。在任教同时考入北大农学院学习两年日文,大部精力仍教书习医。此时结识了周军声老师。周先生医学娴熟,善于诱掖后进,在他的帮助下,自学了同仁会与上海博学会的西医书。更值得提及的是,经周先生介绍此间得以拜赵烯黄先生为师。赵先生是本草学专家,而且对文献学、文史版本考据校雠学都有研究,鉴定古文物经验也相当丰富。他常提供我图书实物,指导阅读,并为修改稿件,为我在本草方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6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