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558
王季儒:忆先父王静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王静斋小传】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才。青年时代在当地即有医名,后悬壶济南,一九二八年起在天津操业,井巡诊于京、唐、保等地,声誉日隆,成为一时名医。精通医理,擅长湿病,又精儿科,着有《养生医药浅说》等。解放后,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业医,曾祖父王允中,祖父王晋封,均为当时名医,事迹载历城县志。先父王静斋幼失怙恃,惧祖业之将坠,乃勤求古训,努力钻研,年甫弱冠而医名已着。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面设塾课徒,一面在当地行医,一时颇具威望。后移寓济南,设一小药铺,前面卖药,后面为诊室。此时被选为山东省议会议员,但仍以行医为正式职业。一九二五年到大连出诊,治愈濒危之小儿,病家为表示谢意,介绍到直隶(即河北省)两摄县篆。北伐后(一九二八年)退居天津,仍理旧业,誉隆遐迩,时到北京、保定、唐山,北戴河等地出诊。诊余之暇,着有《养生医药浅说》行世。解放前后,屡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中医考试委员。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极为友好,每逢孔先生来津出诊,即与终日相聚,探讨病理,互相会诊,在当时中医界传为佳话。

    医学渊源

    先父读儒书时,即取《内经》、《难经》而读之。数年,以为医学一道,非《内经》不足以明其理。熟读《内经》以后,继之以《本草经》、《伤寒》《金匮》,均能熟诵,至老不忘。认为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正如朱丹溪所说「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又说:「仲景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见《格致余论》)先父认为《内经》文词古奥,初学颇不易读,须广看各家批注,其义始通。王太仆为注《素问》之先河,其中有很多精辟之处,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批注诚高出千古。马元台、张隐庵之批注,亦有超乎前贤之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王注,四维为筋骨血肉;马张二人注,四维为四肢,似较王注为优。正如虞天民说:「《内经》其书深而要,其旨邃以弘,其考辩信而有征,是当为医家之宗。」(《医学正传》)我初学医时,先父即教导说:学医要从四部经典著作入手,熟读以后,再博览群书;经过认真临床,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如《千金》、《外台》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金元四家,补前人所不及。历代各家著作及名医医案,须要多读多看。总之,开卷有益也。尤其清代叶天士之《温热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0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