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489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作者简介】任应秋(191'~),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

    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上名医丁仲英、曹颖甫、陆渊雷等人指教,但因日寇侵华,未及卒业,旋回四川,一面业医,一面执教于高级中学。解放后,先执教于重庆市中医学校兼教务主任,后于一九五七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教至今。

    现任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医学百科垒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主编、《中医历代名医精华》主编等职。五十年来,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中医事业,在理论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对整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做出了重大

    贡献。王要著作有:"仲景脉学法采舟(194莲年)、0任氏传染嫡学廿(1945年)、《脉学研究十萨》(1953J~),《中医镐理学琦(1954年)、《中国医学史略》、《中医药理学冲(1955年)、《伤寒论语释p(a956年),《金匮要略语释0~1957年)、《雎阳五行沿(1959年)、《五运六气》(1961年)、《病机临证分析蛩(1963年)、《濒湖脉学白话解Ⅺ(1973年,修订)、《中医舌诊弦(1976年)、《医学启源p(1978午,棱勘)、《中医各家学说0(1980年)等。

    不管学习任何科学,最蘑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门路,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一门科学,都是有一堵墙隔着的。必须设法找到门径,穿墙而入,才有可能看见科学内容的富和美。做学问又要下刻苦工夫。学问多半都是一望无涯的汪洋大海,不具备一点牺牲精冲,甘冒风险,战胜惊涛马寰浪,坚定地把握着后舵,航船是不可能安全达到彼岸的。下面把我学习中医学的经过略述如次。

    我十七岁开始学习中医学。在未学医之前,从四岁开始通读十三经,如(<尔雅》那样难读的书,都曾熟读背诵。同时,还读一些有关诗文典故的书,如"幼学故事琼林M、《龙文鞭影》、《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赋学正鹄》、《少岩赋》、《清代骈文读率》、《古文观止》之类。先后凡经历十四年。教我的老师,都是清代的秀才、举人、进士之流,我的古汉语知识,便从此打下了基础,也是我后来学习中医学较雄厚的资本。当我读完十三经的时候,老师许君才先生要我看张文襄的《车酋轩语》,这是南皮张之洞在光绪元年(1875年)做四川提督学政时写的一本"发落书",但确是当时指导读书的一本好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54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