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新生儿黄疸
编号:10739485
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fx120.com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由极低出生体重儿室、重症监护室、过渡室及普通新生儿病区四部分组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儿童重症监护中心及急诊室三个科室又组成了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

    新生儿专业开展于60年代,当时由宋瑞澄、曾雅荷、罗玉桃主任创立,与其他专业并在一个病区,床位仅有16张病床。1978年,新生儿专业建立独立的新生儿病区,病区设于旧住院楼的四楼东区,床位增至30张,并设有早产婴室,成为全封闭管理病区,配有专业医生及专业护士,负责新生儿病区的主治医生有:李文立、李肖梅、陈克正、林丽容等。当时设备简陋,只能用电灯泡发热作暖箱对患儿进行保暖。在罗玉桃主任的带领下,医务人员积极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实的临床经验。罗玉桃主任在治疗新生儿硬肿、新生儿黄疸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成为全国较知名的新生儿专家。

    1986年,新住院大楼建成后,新生儿病区搬至新住院大楼的5楼,病区扩大,病床增至48张,病房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病房亦增置了空调。1989年,陈克正主任从日本福岗市儿童医院NICU进修归来后,在新生儿病区内建立了重症新生儿监护室,设有8张监护床位,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监护治疗,是新生儿专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很多危重的新生儿得到救治。1993年,由于危重新生儿抢救及监护的发展,在医院的支持下,新生儿监护室进一步扩大,重新装修,病床增至16张,并购置大量抢救及监护设备,是新生儿的抢救设备及技术更为完善,抢救成功率提高,新生儿专业成为医院的重点专业。并在全国亦有一定的知名度。1996年,新生儿监护病房,成为广东省“五个一”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建立紧急检验室,同年新生儿专业建立的新生儿专科门诊,实行门诊与病房专业一条龙管理,保证每天都有新生儿专家门诊。1998年,在卫生局及医院的支持下,新生儿病区重新布局及装修,整个病区环境更趋完善,有独立的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并装有探视系统,新生儿监护病床增至20张,普通新生儿病床48张,成为国内设备及条件最先进的新生儿病区及NICU之一,同时建立了新生儿实验室,以及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使新生儿专业发展达到国内的最先进的水平。随着近10年的不断发展,使新生儿专业的医疗技术队伍不断扩大,到2000年底共有医生1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生5人、住院医生1人、护师10人。
, http://www.100md.com
    从60年代开始,已开展对新生儿疾病进行治疗,主要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等,70年代,开展对新生儿硬肿以及早产儿的治疗。罗玉桃主任在早产儿、新生儿硬肿以及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80年代末,陈克正主任建立了新生儿监护病房,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曾获市卫生局先进技术奖。90年代起在国内首先采用外国动静脉双通道全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严重的新生儿败血症,取得较好成绩。90年代中期,用高频间断通气加上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并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的有创血压监测等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近年开展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的严重肺部疾病,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等技术。从98年3月起在医院的支持下,新生儿科成立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开展了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成功运转危重新生儿400多人,使新生儿专业在国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1.早产儿管理:我院对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成功最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800克。在早产儿的体温管理、呼吸管理、体液管理、营养管理等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方案。
, 百拇医药
    2.外周动静脉同步全部换血术:我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改进了传统的脐静脉插管单通道换血术,其优点为操作简单、方便,旧血换出率高。现常规应用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严重败血症等疾病。

    3.机械辅助通气: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肺炎、中枢性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从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发展到“常规机械通气+高频间断气流”、“高频震荡通气”、“按比例辅助通气”,使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也大大降低了机械通气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气胸、慢性肺部疾病等。

    4.NO吸入治疗PPHN:PPHN为新生儿难治性疾病,是许多新生儿疾病发展的结果,病死率高,以前单纯靠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目前在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的同时使用NO吸入,使PPHN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5.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前我们单纯依赖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低,现在我们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使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使RDS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