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理药效学 > 正文
编号:10710588
药物与循证.ppt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6日
    参见附件(1162kb)。

    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1)

    与药物应用有关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或不良体验(adverse experience)称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一般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

    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和依赖性等。

    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概 述 (2)

    药物不良反应分为:

    量效关系密切型(A型反应)

    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型反应)

    概 述 (3)

    据WHO 在发展中

    国家调查表明,近年因

    药物不良反应入院者占

    5.0%,有10%~20%的

    住院病人容易患药源性

    疾病,约有近 1/3死亡

    病例是因药物不良反应

    所致。

    概 述 (4)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了很多发达国家政府的

    重视,采取了必要的监察、报告制度。

    我国八十年代开始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1983年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1984年颁布药物管理法;

    1998年正式加入WHO国际药物监测计划;

    1999年发布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

    办法(试行)》。

    概 述 (5)

    国家对药物的

    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严重和罕见的

    药物不良反应随时

    报告,必要时可以

    越级报告。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

    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为一系列的症状体验、体征和异常辅助检查

    结果,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疾病本身的进展

    也会伴随着一系列临床变化,病人可能同时

    服用其它药物,准确的确定药物与不良反应

    关系并非易事,这属于病因学研究的范畴。

    一、临床流行病学关于病

    因学研究的评价标准

    从群体研究出发对病因学

    研究提出九条评价标准。

    1.病因学研究结果是否

    源于真正的人体试验?

    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病例报告。

    2.病因学研究的因果

    相关性如何?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

    病因学分数(etiologic fraction;EF);

    比值比(odds ratio)。

    是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3.在不同研究中病因学

    结论是否一致?

    真实的病因学联系

    一定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研究者、和不同设计方式的同类

    研究中再现,其病因学

    联系强度大小可能不同,但其趋势应该是一致的。

    4.在病因学研究中因果

    效应时序是否确切?

    先因后果的时相顺序是

    判断因果关联的基本标准。

    需要严密的动态随访。

    之所以前瞻性随机对照

    研究及队列研究的结论比较

    可靠,首先就是因为其时相

    关系明确。

    5.致病因素是否有

    剂量效应关系?

    如果药物剂量加大,药物不良反应随之加重,停药则不良反应消失,再给药物,不良反应又

    重现则直接证明了药物

    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病因

    学联系。

    6.病因学研究是否符合

    流行病学的规律?

    从群体角度探讨可疑

    因素与所致疾病的联系。

    例如,s 随着某种药物在

    社区中销量的增长,某种

    疾病发病率与患病率随之

    增高,或者是相反的趋势,二者密切相关,说明存在

    着某种病因学关联。

    7.病因学效应的生物学

    依据是否充分?

    某种因素的致病

    效应是否是通过动物

    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研究

    得到证实。

    8.病因的致病效应是否特异?

    主要强调致病效应的专一性,即某种致病因素只能引起某一种

    特殊的疾病。

    9.被研究的因果效应与

    其他研究是否类似?

    如:已知甲硝唑口服引起恶心、呕吐等

    不良反应,那么,口服了化学结构

    类似的替硝唑时也发生消化道反应,则

    很可能是替硝唑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上述九条原则,主要适用于评价有关病因学的群体研究。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时,常要求个体化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早期诊断,及时的予以合理的治疗。因此要强调这种病因学关联的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流行病学特点。

    上述九条原则,主要适用于评价

    有关病因学的群体研究。

    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时,常要求

    个体化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早期诊断,及时的予以合理的治疗。

    因此,要强调这种病因学关联的临床

    药理学及药物流行病学特点。

    二、个体诊断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突发性、难以

    准确预计的特点。既可能发生在近期,也可能发生在远期,既可能是稍纵即逝,又可能是一现再现的临床现象。有可能

    发生于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临床表现的

    复杂性往往超过了主治医生的专业知识

    范围。既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即时做出

    观察和判断,又需要回顾性的分析判断。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据证

    真实性的评价

    1.治疗措施导致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可使已知的或未知的重要

    因素在两组间均匀分布,其结论是真实的。

    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时,单个随机对照

    试验难以发现。对于发生率很低的不良反应,首先从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中查找

    证据,如果没有系统评价或随机对照试验的

    证据,要从非试验性研究中收集证据。

    队列研究仅次于随机对照试验。但由于

    研究对象不是随机分配,影响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两组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用统计学方法校正混杂因素,进行分层

    分析或多元分析。队列研究的结果,要注意

    是否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校正,否则对其结果应持怀疑态度。

    对于少见或潜伏期很长的不良反应,因

    资料收集较困难,队列研究的可行性较差,可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1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