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文章00
编号:10711465
中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http://www.100md.com 医学捌号楼
     中医的理论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加重复验证,是所谓以哲学为基础的,而科学是建立在重复实验基础上的。

    不否认中药中有有效的,事实上很多有效的药物脱胎于传统药物----但理论上就差别大了,甚至应用上也差别大了。如青蒿素,作为有效的抗疟药物,从青蒿中得来,受热失活,传统上也用来抗疟,但是---给你猜猜是怎么用的---提示:康熙皇帝的疟疾用中药没治好。

    再如,现在治疗腹泻,有很多如斯密达或凝胶类的,原理是多孔物质吸附毒素;中药或传统验方中有烧玉米须,焙炒鸡内金,糊锅巴,按中医的解释,据说是因为鸡的肌胃中有石头,所以鸡内金很厉害----但是,倘若不焙炒,是煮来吃,你看是否会有效。(提示:上述三个验方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再如,多吃动物肝可防治夜盲,现代科学解释是因为维生素A,中医说是因为眼入肝经---尝试出了正确的方法,用了错误的理论解释,那么对于以后的医学实践,是毫无帮助甚至有害无益的。你可以想象,按照上述以形补形的理论,对因高血压心脏病造成的胸闷心痛等症状的病人用动物心脏大补特补的后果。

    我相信传统中药中验方应当不少,毕竟是做了5000年人体实验的;但是,由于中医本身理论的玄虚和模糊,因此对于病症的本身都没有很好的分类鉴定,以致于中医传说中许多这样的故事:同样症状的病人,甲用了某传统有效方没好,乙名医改了方子,好了,然后说甲少看了某阴某阳;实际上,想象中医诊断的指标,望闻问切,四象而已,我就不信凭此能在霍乱,痢疾,O-157,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之间找出什么区别来。因此你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同样症状,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病症,所以验方有时灵有时不灵,原因恐怕在此,所谓地域土质的阴阳,采收时间等造成区别,我看是属于胡乱联系。要知道,现代科学用了那么多方法手段,想要找到同一物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蛋白或核酸表达的区别都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同一物种的组分差别有变化的那部分,含量一定十分稀少(否则蛋白核酸表达谱上很容易就鉴定出来了),那么含量如此稀少的东西,真能有什么作用吗?所以我想要从中药中找有效成分,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先按中医的征象,找到所有符合的,按现代科学能明确分类的疾病,然后建立模型,把验方拿来验证,找到它们真正对应的疾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