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6395
忽视自身特点 脱离中医临床 缺乏评价体系——审视中药药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30
     2002年,在首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科技部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2005年,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召开在即,《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实施得怎样,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中存在的问夂徒饩龇桨甘鞘裁矗际枪愦蠖琳吖匦牡慕沟恪1景娼氩糠?br>活跃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开辟“中药现代化专家谈”专栏,围绕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开栏语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最早始于陈克恢先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进行的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作用研究,此研究虽为开山之作,却一鸣惊人,扩大了世界药理学界对中药药理学的认识,同时得到了学界的肯定,也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投身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当中。上世纪70年代,我国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提出“向中西医结合的药理学前进”的口号,呼吁创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指出要从中医中药理论出发研究和阐明中药药理作用的思想。
, 百拇医药
    2002年10月,国家八部委制订了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在战略上规划了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步骤和构筑了国家中药创新体系,其中要求建设规范化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实验室,开展“新药临床前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通过这样的平台建设,为中药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利于推动中药研发向着规范、合理、高新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求多学科通力协作,大力加强中药药理学基础研究,努力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讨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制订和实施,无疑给中药药理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药药理学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由于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起步较晚,发展仍很不平衡,如复方药理,治法药理,中药药性、配伍和归经药理的研究刚刚起步,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忽视中医药的自身特点

    中药药理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的规律,如果对中药药理研究脱离了中医药理论指导,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的研究者甚至不加理解地对中医理论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仅仅把中药当作寻找化学药物的一个研究对象去研究,一味寻找有效组分和有效部位,尽管运用的技术一流,科技含量也很高,但仍不能认为是真正的中药药理研究。现在从事中医药研发的力量呈现多元化趋势,多种不同背景的力量都投身到中医药研发的行列当中,虽然经过GMP的改造,许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中药厂”已经消失,但有些企业仍不能按中医药理论规矩办事,只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长此以往,势必阻碍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
, 百拇医药
    ■脱离中医临床

    中医药学,尤其是中药复方,其中众多药物、治疗方法的发现、复方的产生及其疗效的证实都来源于人体试验和反复应用的直接观察和经验总结。因此在进行药物(如某一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之前,我们应尽量了解研究对象的临床使用历史,考察药物的可靠疗效,作为研究的立题依据。同时,药理学实验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临床,研究内容和研究指标以及预期的研究结果均应服务于临床,即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现在有些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尤其是中药有效部位及其组方的药理学研究,已经忽略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意义,为研究而研究,出现所谓的“高水平重复”。你有基因组学,我有蛋白组学,不惜成本,一味追求“高、精、尖”,但这种研究距离服务临床的时限过长,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符合中药药理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

    ■缺乏稳定可靠的评价体系

    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中医理论中“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随着〕痰姆⒄苟嘤Ψ⑸浠!爸ぁ币彩橇右├硎笛檠芯亢椭幸┝?br>床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创造各种类似临床各证的动物模型,用这种病理、生理模型来研究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理作用。而真正复制出符合中医临床“证”的动物模型难度较大,尤其是复合性证候或以一个证候为主、兼夹其他证候的动物模型。如中医学认为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心脉不通而产生“胸痹心痛”,长期以来,研究者用犬做急性心肌缺血实验,这忽略了缺血性心血管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过程,而最终表现为急性的冠脉综合征。因此,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才更符合临床疾病的发病特点,也可满足中医强调的胸痹心痛的发病要求。
, 百拇医药
    中药药理作为应用学科,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和生产行业,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中药新药研究的程序中,药效毒理学研究已作为法定的必备研究项目。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研制出能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它的定位必然是“安全、高效、优质、稳定、可控”,其中安全有效是药品最重要的特征。药效评价正是由中药药理学科完成的。我国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任何中药制剂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药效和安全评价试验。由此可见,中药药理学无论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研究是势在必行的。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这对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潜在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版第一作者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实验研究中心主任)

    (刘建勋 李欣志)

    ■相关链接:中药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 百拇医药
    ▲复方中药药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复方药理学的物质基础,复方药代动力学,复方作用机理的探讨,尽管难度很大,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研究理论层出不穷。现?br>复方药理学研究坚持在阐明复方配伍的化学与生物学内涵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是临床疗效确切,作用目标明确,能够体现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规律,构方药味的化学基础研究相对清楚的中药复方。在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药效物质差比构成与生物效应靶点反应特性的相关分析,以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从而摸索一套研究复方药效的方法学。例如对生脉饮的研究就代表了补益剂研究的当代水平,揭示了其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抗氧化作用、对核酸、蛋白质代谢、抗突变及防衰老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结合研究

    中药药代动力学尤其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前主要采用体内药物浓度法、药物累积法(动物急性死亡率法)、药理效应法、微生物指标法等,但尚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有人提出综合运用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药效学同步分析统一模型、血清药理学方法及高效毛细管电泳、二维及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或质质联用技术等,进行中药及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者将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与药代动力学结合,应用(PK/PD)模型加以分析,找出浓度-效应-时间三维关系,进行复方药动学研究,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示剂型改革方向、指导制定临床用药方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中药脑脊液化学和药理学

    假设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然后,采用靶位进行治疗脑部疾病的中药化学组分的筛选,把得到的化学组分进行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是其活性成分。再把具有生物活性的中药化学组分,按中医配伍理论形成新的组方。以这种方法进行新药研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途径。例如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实验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筛选发现,大黄、葛根、黄芩等药物的提取物可以透过脑脊液。进一步的脑脊液药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含药的脑脊液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中,通过脑脊液的药物组分对于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干细胞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实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介入导管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植入小型猪心脏缺血区,同时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发现,中药协同骨髓干细胞可以减小梗死区的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并可增加心肌梗死区小血管密度,对心肌酶及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及合用双龙方后均有助于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移植区内存活,并部分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心肌小血管,补充心肌细胞的数量。, 百拇医药(刘建勋;李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