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2233
中医论(论文)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30日
定慧,中庸之道,阴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藏象,诸法空相,医者意也。中医是智慧之学
     中国人对中医一定是不会陌生的。现代的年青人对中医逐渐疏远了,一般生了病吃药片、打吊针、做仪器检查。至于吃中药,一是太苦,二是太麻烦。有的年青人甚至不知道中药怎样煎煮。年长一点的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是西药治表,中药治本,西药药效快,中药药效慢,别的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对中医奇特的“药引”作了这样的描述: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 “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配,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确实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不可否认的中医药在近代逐渐衰败了。一百多年历史的西医战胜了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现在西医药的弊端显然了,西方积极寻找一种新的替代医学,中医药又开始浮出水面。

    中医的定义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先生也是这样说,辞典上也是这样解释的,一切都是这样顺理成章,也是无疑义的。

    偶然的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医是中庸之医。我顿时震撼了,这不是简单的名词解释,而是严冬的惊雷。

    在这之前,我读过南怀瑾先生整理的《维摩精舍丛书》,袁焕仙先生在讲解《中庸》这部书的时候说:中为体,庸为用,中庸也就是体和用,体为本质,用为现象。

    历史上孔子的中庸之道一直以朱子引申程子的解释为准绳:中为不偏,庸为不变。中庸之道的解释就演绎成为:儒家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难以想象,一统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竟是妇人的处世之道,灿烂的中华文明竟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中国人从感情上也不能接受。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与释迦牟尼并驾齐驱。佛学是公认的博大精深,佛学的核心是不二法门。孔子儒学的核心就是中庸之道。怎么在我们后人手里成了处世之道,不伦不类,显然是与实际不相符的。袁先生的高论应该是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那么,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与中庸之医的概念差别在哪里?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仅仅是从表象上、地域上定名。中庸之医是从中医的实质上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定名,首先确定了国家的性质以人民民主为主体,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政权。

    中庸之医从字面上解释为体用之医,引申中医本身的原意形神之医。

    《黄帝内经》在八正神明论中:何谓形,所谓形,问病人的所痛,再从经脉里去探索病情才可以出现在眼前。因为靠论察形体才能知道病情,所以叫做形,也就是我们中医常用的望闻问切。

    何谓神,就是望而知之,心态开朗,眼中明了它的变化,心中有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8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