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性研究 > 性文化 > 同性恋
编号:11000737
同性恋现象与新闻传媒的正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www.yttz.net
     笔者认为,各类新闻传媒应抱着科学和求实的态度,将同性恋纳入日常传播视野,如适当辟出栏目介绍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这方面的研究,向受众客观报道同性恋的状况、情感,适当开展讨论,真实地撩开他们婚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因为对于心理、生理不处于那种特殊状态的人来说,是不能想象同性怎么会"恋"。从有的学者调查研究来看,不少我们平素理解为"正常"的异性恋世界里的美好事物,也普适于同性恋者。一些人将两者相比时片面地突出同性恋的"滥"和异性恋的"贞",似乎他们对待情爱的观点有质的区别。事实上两者对爱情的态度都犹如一道连续的频带,一头是"贞"另一头是"滥"。同性恋中有坚贞的爱情故事,异性恋中也有"滥"的成员,由于社会的原因同性爱情得不到表达。中心城市是新闻媒体集中之地,也是同性恋较活跃聚集的地方,对他们的新闻事件和生存状态,以及医学生理、社会心理在新闻传媒上做出描述和记录,展现他们的生态原貌,让受众可以深一层的了解其喜怒哀乐、呼声要求,同时引导公众正确看待这种社会现象。如同新闻报道生活中其他事物有好坏之分一样,同性恋者的行为活动亦然,有人的举止可能悖于社会道德败坏风气,也有人遵纪守法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他们自己的幸福。
, 百拇医药
    这方面似乎偶有个别的网络媒体在做着努力,如四川新闻网的记者曾分别对成都市几处同性恋聚集场所进行过暗访,对他们的夜生活分两条线路"亲密接触",一是据反映存在着色情的地方,记者的确观察到不少庸俗不堪的场面,其与社会上其他色情现象大同小异,这种低俗的行为无论对于同性还是异性恋者都不可取。而在另一地方则是别样景象:"记者独自来到位于市中心的某著名同性恋酒吧……该‘同志吧’位于某大厦的4楼。在酒吧大门左侧,一张去年的关于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画还贴在门口,上面写着’关爱同志,保护健康’等字样。大门右侧也贴了一张‘共同关爱同志生活’字样的招贴画。环顾四周,年龄大约20—30之间,全部是男性,而且每张桌子两人各自在聊天。大厅内的各面墙上,都挂着‘关爱同志’、‘倡导同志健康生活’的装饰画,看来,酒吧的主人还是本着健康生活的观念来经营的。场内的各对’情侣’除了拉手外并没有出格的举动……记者看到的是真诚和善良的目光。表演开始了,整个表演都显得十分正规,舞蹈也经过认真排练,衣着十分得体,从演出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暴露身体的节目……不时赢得在场观众的掌声。” 应该说,这篇耳闻目睹的新闻超越了单纯报道同性恋者夜生活的主题,具有普遍意义。如果记者没有注明采写对象,那这篇新闻表现的与其他都市人夜生活的正面与负面的举止又有多少差异?从这篇新闻报道中,我们至少知道了同性恋者的娱乐消遣选择的是同性外,与一般人并无多大的不同。遗憾是这种报道没有出现在主流新闻媒体中,只是在网上而缺乏"权威",其影响就微乎其微。
, 百拇医药
    当然,新闻传媒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也不可提倡同性恋。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婚姻登记条例仍然规定同性之间不予办理手续,这表明它在目前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新闻只能中性地报道。这样,新闻报道的基调便显得重要,基调不同表明传媒的倾向不同,给受众的影响也不同。如何给这类新闻定调则需根据它的内容与性质来考虑,着眼于事实的属性、特点等因素。窃以为上述对成都同性恋夜生活的报道,基调把握就较恰当。2003年4月15日,重庆晚报刊登《重庆市率先全国开通同性恋热线》的新闻,内容是该市成立一个旨在“对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健康干预”的项目组,率先在全国分别开通男女同性恋者热线,建立了"中国彩虹热线"网站,日访问量5000人次以上。该报还在另一篇新闻中报道了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将安全套发放机进入部分同性恋聚集的酒吧,由他们自主选择安装地点和经营管理。这两则新闻反映出重庆市对同性恋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报道持的是客观态度。据学者们调查,同性恋中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这与学识、职业及社会地位关联。较高层次者倾向追求相对稳定的感情和性爱,并对同族中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忧虑,有的还积极参加防治艾滋病的教育工作;较低层次者一般缺乏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社会责任感较弱,往往只寻找生理满足。新闻传媒应重在引导后者,在思想上帮助他们向较高层次的转化。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