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286330
新药研发要有新思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9.01
     新药研发力量薄弱,研、产、销脱节以及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产品,是长期困扰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医药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致命硬伤。但从本届新特药品交易会来看,我国的新药研发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气象,使得我们对于医药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次交易会所反映出的新药研发的怀鎏氐闶牵蟹⒖加胧谐⌒枨蠼庸欤?br>企业研发热情高涨。我国新药研发不足的原因很多,由于体制原因所导致的新药研发主体错位是其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在我国,新药研发主要由国有的专业院校和研究院所承担。新药研发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国家。与由企业担任新药研发主体的发达国家的制药业相比,我国的新药研发明显与市场脱节,也就不能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同时,行业集中度不够,缺少资金力量雄厚的企业集团。也就是说,企业自身的条件也限制其成为医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为新药研发具有投资大、风险大、收益时间长的特点。目前,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一个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平均需要8亿美元,费时10年。这样的费用和时间不是一般的中国企业所能承受的。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新药研发已经开始与市场接轨,这一方面表现在研究机构开始以市场需求为研究导向;另一方面,成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有的企业每年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的费用达到了销售收入的10%。而且产品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外令人欣喜的还有新药研发中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为下一步新药的上市运作打下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当然,这些新气象并不能根本改变我国新药研发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我国药品研发还主要是以仿制药为主,原研药则少得可怜。就占我国制药工业55%的化学药而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仅占3%。所以,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想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药品研发仍然任重道远。当然,考虑到目前医药产业发展状况,一味地追求原创也是不切实际的。今后一段时期内,仿制药应该仍是新药开发的重点,特别要在创新性仿制上下功夫,提高新药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如创新那些能够改进药物疗效的制剂技术。同时,要增强维权意识,注意规避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陷阱。

    文/田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