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说长道短
编号:10712981
中西医对脾主消化的争议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谈到中西医,部分同人认为,中西医是不同的两个体系,是不能相混淆的。我认为,两者虽然论证方法不同,所谓“论证方法”如1市斤和500克是没有分歧的。反过来说如1英尺为1 市斤作论据才是相互混淆。中医在宏观方面是值得西医学习的。而西医在微观方面也是中医不能所比的。认为中西医不能相混淆的同人,很可能只是了解其一,而不了解其二。请看如下:

    按中医基础理论讲:脾有消化功能;现代医学讲:脾没有消化功能。因此,部分中医专家说:“中医的藏象概念要与西医相区别,尽管历代描述脾的位置形态和实质的脾基本相符,但脾的生理功能的概念和脾的实质是两回事,主运化的脾不是这个实质的脾,脾的本质是小肠,脾的喜恶,既是小肠的特性,脾的功能也相当于小肠的功能”。

    “主运化的脾不是这个实质的脾,脾的本质是小肠”,此说法和西医的观点基本一致,当然,也就等于否认了脾有消化功能之说。

    现代医学证实: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难怪部分中医说:脾的本质是小肠。为什么这部分中医否认了脾有消化功能?因为中医理论虽然有“脾主消化”,但具体确拿不出证据来,表明部分中医是敢于面对现实的,用现代医学“以科学证(正)古”。
, 百拇医药
    中医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为后天生化之源。“生化”的“化”包括消化。中医所说的脾包括胃、胰腺,如脾为阴土,胃为阳土;中医有胰为脾之副脏之说,如《难经》曰:“脾有‘散膏’半斤”,散膏即胰。脾味甘,而胰尾部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既味甘,胰尾的动脉正好来自脾动脉,这些都是和“胰为脾之副脏”相吻合的。胰液和胃液的消化功能也是客观所存在的,当然,脾主消化也就无可质疑了。有人针刺三阴交、阴陵泉时发现,胃中的消化酶迅速升高,表明中医理论的脾确实有消化功能。但是,就是具体的拿不出脾主消化的证据。然而,西医又不承认脾有消化功能。

    那么,脾到底有没有消化功能呢?回答是:有!从宏观上讲,土即能生物,又能化物。土能化物,是指生物死亡后,又在土所融化,所以中医的“脾主生化”在宏观方面还是有依据的。西医认为脾没有消化功能者,起码说还没有真正了解西医。对此,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消化。说的确切一点,消化就是把饮食物中的大分子,催化(分解)成小分子。

    我们再看看脾的免疫功能,西医把脾称淋巴器官,而淋巴的免疫功能,主要是吞噬异物,注意!所谓吞噬异物,具体的是把异物吞噬后催化分解成更小的分子,或彻底融化(消化)。再如:小肠中的乳糜等经过淋巴管吸收,每通过一个淋巴窦及一个淋巴结,使乳糜颗粒分子一步比一步小,这表明西医已经证实了脾确实有消化功能。中医讲:“膏梁厚味”(蛋白质、脂肪、糖等)属于脾土的范畴。西医讲:“酶”在消化中是不可缺少的。而“酶”即蛋白质,有资料证实: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多肽链,经过修饰等过程就成为各种酶。有人用现代手段测定,脾虚患者口中的淀粉酶及胰消化酶功能减弱,再次证实了脾确有消化功能。
, 百拇医药
    既然承认脾有消化功能,那么,脾具体的消化表现在何处呢?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分为三个部分:胃初步消化;小肠的第二步消化;第三步经淋巴系(吞噬)、再经线粒体、内质网等消化分解,才完成了体内的整个消化过程。有作者研究发现:从静脉注射些染料颗粒,会迅速从血中清除,并见到脾脏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颗粒。这就给脾的吞噬(消化)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证据。

    看罢上述,足以证明脾确实有消化的功能。以上部分专家说的“主运化的脾不是这个实质的脾,脾的本质是小肠”。让我们再看看小肠与脾在消化方面有没有区别:以上表明脾的消化主要是淋巴系和酶的作用。而小肠中的小肠液自身就有肠肽酶、肠激酶等,而此酶主要是消化(催化)小肠中的食糜。

    另外,小肠自身的蠕动对食糜有搅拌作用,为物质的消化起着相当的作用。表明小肠与脾在消化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否认以上所说“脾的实质是小肠”的有力证据!中医理论有“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表明中医理论在消化方面是从整体观念为基础,即脾(胃、胰)、小肠、肝(胆)、肾火在消化方面有相互协调作用。

    以上表明,中西医虽然研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落实到实际上还是相一致的。中西医是可互补的,如中医的脾主消化,只是从概念或胃、胰腺有消化功能。而西医没直接说脾有消化功能,但最后具体的还是西医证实了脾确实有消化功能。, 百拇医药(风筝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