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2908
从主体性抗病反应说开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近阅中医药报上的《百年回味章次公》文章,感慨颇多,其中陆广莘教授撰文谈到:“徐(衡之)先生主张……把伤寒温病的寒邪病因概念,正确地理解为主体性抗病反应,则外感病的抗病反应传变快,内伤病的慢性过程,犹如电影里的慢镜头。如果从机体抗病反应及其调节的层面看待辨证论治,则在疾病对抗医学(此处指西医学)诊疗思想面前,就能做到‘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的境界。”,尤其与我心有戚戚焉,“从机体抗病反应及其调节的层面”看待中医理论,先生可谓是真正把握住中医的根本了,可是现在能深刻理解这一点的却不多,看现在对中医捧的就捧上天,贬的就贬的一无是处,可是真正理解中医的又有几个人呢?!先生的道理未传扬,我心下为之暗暗惋惜,并且对中医的未来有些失望了

    可是现实却不能允许失望继续的,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必须唤醒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努力,才可以使中医不至于覆亡,并发展,以告慰祖先,也为了对得起自己和以后的子孙,这份责任是推托不掉的

    所以我就来说说主体性抗病反应,这个说法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名称,什么自愈力啊(就像西郭先生攻击中医的文章中提到的),抵抗力啊,如果换成比较学术的叫法,在西医就叫做免疫,在中医就叫做卫气(也有叫做正气的)。但中西医是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的,一个东西,你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看的效果一样么?!虽然不一样,但我们一般不会弄错,可是复杂的东西人却常常犯常识性错误。西医看到了它细胞和分子的样子(零散的),但却对它整体的样子不认识;中医看到了它整体的样子,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构成的,只能名之曰“气”;可临床上医生首先接触的却是它整体的样子,细胞和分子的样子只能通过检查来间接的知道。我们平常查血常规,什么白细胞升啦,血小板少啦,淋巴和中性,嗜酸和嗜碱,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反映的是“主体抗病性反应”,还有补体、抗体,等等,临床上一大半检查是反映的卫的变化,还有一少半,主要反映的是营的变化,像血糖、蛋白质、血脂和电解质等,这儿就不详谈了。
, http://www.100md.com
    可是西医看到这些免疫的变化,他所想的却常常是什么感染啦,炎症啦,想办法找出致病菌(实际上找出致病菌的机会很少,往往是经验性的应用抗生素),或者做培养,这种菌哪种抗生素敏感,然后以抗生素对抗杀灭病菌,这就是陆老说的对抗医学。对机体的免疫状态较少顾及,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也往往是概率性的,谁碰上谁倒霉。

    中医则更多的看重于机体的自主性抗病反应,重视免疫状态的变化,予以适当的调节,内经上就说:“卫气为百病母”,陆渊雷先生也说过“用药治病,非药力能敌病,助正气以敌病也。良医察病体而知正气之欲恶,从而助以药力”。,“证候之成,约有三途:一为正气抗病现象,二为菌毒直接造成,三为其他证候的结果。药治标准,首重抗病现象,视证候而揣知抵抗力之趋势,当扶助者扶助之,当矫正者矫正之”。(以上也采自陆广莘教授撰文),所以人们常常说西医是杀菌,中医是调整的人自己的抵抗能力,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虽然是从机体的自主抗病反应方面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但是中医理论又是古朴的,还没有能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很好的结合,中医要发展,就必须从机体自主调节抗病反应的角度认识和发展,从中医方面,要研究营卫学说;从引入西医学知识方面,要注意吸取免疫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的成果。我说要从免疫学理解中医,很多人不理解,确实,要理解很难,但希望大家能慢慢理解,理解的越早越好,理解的人越多越好,如此中医才能有个大发展

    方才看到川耗子兄的文章,谈到中医治疗非典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在不知道病原的时候,中医治疗显出了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医在调整人体免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理论上却不能现代化,以至于很多人对中医疗效的原因也是困惑的,也影响了临床经验的进一步提高和总结深入,看来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已经不能再拖了

    曾有网友说发展中医理论务必忘象而存意,徐陆先生可以说是不拘于像者了。前辈高风,令人景仰,恨不能一见,唏嘘之余,更觉落漠,去者已逝,来者可追,愿以此文聊表我的怀念和希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