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713272
论正气对抗外邪及其调节的机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正气非均衡性外发性趋邪性经络调节
     提要 正气出于脏腑,自内发外,布散全身,呈非均衡性,具有趋邪特点。但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经络的蓄溢、转输等调节,使正气非均衡性变化始终维持在最佳的抗邪范围。

    关键词 正气 非均衡性 外发性 趋邪性 经络调节

    正邪斗争是疾病演变的基本矛盾之一,正气居于主导,决定疾病的演变趋向。但正气是怎样发挥抗邪作用的呢?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正气对抗外邪及其调节的机理做一初步探讨。

    1正气外发的非均衡性分布

    分析正邪斗争过程不难看出,外邪与正气的运动趋向相反相对。邪从外来,由浅入深,从表入里,由已病之地向未病之处传变;正气发于脏腑,由里出表,自内发外,从未病之处向已病之地转输。《伤寒原旨》:“经气自内而之外,病邪由外而之内。”[1]《诸病源候论》:“五脏处于内,而气行于外,脏气实者,邪不能伤,虚则外气不足,风邪乘之。”[2]正气的这种外发特性,是未病防邪入侵和已病祛邪外出的必要前提,违反这一特性,是临床祛邪大忌。

    正气外发,经络是通道。但经络相互交通,遍布全身上下内外,此脏之气外发,可布散彼脏;彼脏之气外发,可布散此脏,故正气外发,既洒陈于五脏六腑,熏于肓膜,又发散于九窍,外行肌腠。就对抗外邪而言,正气主要分布于外邪可能入侵的地方,除了皮毛肌腠,还有四肢九窍、胃肠黏膜、口鼻息道等机体与外界有密切联系的部位。

    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个不同步的动态变化过程,由是造成了正气外发的非均衡性,即:同一时间各脏气的外发量有多少不同,不同时间同一脏气的外发量也有多少不同。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各类正气含量多少的区别。《中医大辞典》:正气是“人体机能的总称,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3]故凡营卫气血阴阳莫不具有抗邪作用,皆属正气的范畴。但营卫气血阴阳,脏腑所主各异,外发方式有别,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不同和各经气血有多少、阴阳有太少的差异。外发各类正气的非均衡性失常,必然导致抗邪能力下降。临床气虚外感、血虚外感、阴虚外感、阳虚外感等的发生,就是气血阴阳的外发量超过了非均衡性变化的正常下限所致。正气外发量在总体水平上也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这是由脏腑经络存在的生、长、收、藏等整体机能活动变化所决定的。

    由于一定组织内的经络分布关系正气分布量的多少,而经络在机体各部位的分布并非均等,这又造成了正气分布的非均衡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