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3837
中医教学要从青少年抓起--唐由之教授谈中医人才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中医教学要从青少年抓起--唐由之教授谈中医人才培养

    本报记者 马 骏

    唐老很忙,约了几次终未成行,最后在他两次出差的空隙找了点时间。机会难得,采访前记者作足了预备功课。

    这是位中西医眼科大家。他曾成功地为毛泽东主席、柬埔寨亲王、印度尼西亚总统医治眼病,主席还因此赠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他开创了从睫状体平坦部做内眼手术的途径,成功发明“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作为中国中医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多年来奔走呼吁,终于建成我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现退任名誉院长。

    这位“名誉院长”可不像名誉上那么轻松。唐老办公室里,不时有人前来请示工作,很多事项还需他亲自处理,事情繁杂,但他总是不急不躁,温文尔雅。唐老身材高大,声音和缓富有磁性,思维清晰活跃,年近八旬却潇洒气度依旧。
, 百拇医药
    中医师从初中开始培养

    唐老主张除当前培养模式之外,还应建立这样一种中医师培养模式:从初中开始接触中医内容,背诵汤头歌诀、药性赋,可以把中医古籍的前言、序、跋编入语文教材。到了高中阶段可以再行深入,如背诵《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针灸甲乙经》等的有关内容。青少年的中医教学以背诵为主,可以适当加以解释。传统师带徒也是从小要求背诵医书,因为人在少年时期记忆力强而且印象深刻,培养出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初高中生,不需要全国如此。

    中医专业的高考,就好比军校的特需招生,当然也要求数理化,但要用另一套办法,和全国统考有所区别。升入大学后,因为很多经典科目已有背诵基础,这时只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了解中医现代科研成果,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大学阶段的授课,唐老强调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介绍建国以来一些真正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如青蒿素是怎样研制的,安宫牛黄丸的药理药效,受《龙目论》启发研制的“抗病毒1号”等,这些都是源于中医、高于中医的科研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研究中医的信心。二要侧重临床实际运用,除望闻问切四诊外,超声、核磁、多普勒等检查仪器也要介绍。这些声、光、电、磁为原理的现代仪器为人类共有,从工业运用到医学,当然中医也可以用,不要抱有成见。三是理论要深入,过去背诵的一些条文,不甚理解的,这时就可以联系各门学科融会贯通地进行讲解。中医临床要结合当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及基础研究成果来讲,过去储备的知识,现在要拿来“活化”,提高学生学习研究中医的兴趣和信心。
, 百拇医药
    这样,“从初、高中培养起来的中医师,不但中医基础理论踏实,还继承了现代的科研成果、当代中医的临床经验,他们会成为中医‘多面手’,胜过我们这一代。”

    如今的师带徒是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唐由之16岁师从上海名医陆南山,是5个徒弟中最小的一个。开始他不会抄方也不会背诵,师兄们抄方,他就站在老师背后,用心观看,耳听心记,时间一长,不用师傅讲自己也能判断个大概。“中医叫识病辨证,站在老师后边看,就是最好的实践经历”,提起那段时光,唐老记忆犹新。后来,他背熟了常用的药性和汤头,就改成他抄方,别人站在背后看了。这时的唐老已经成长为多面手,洗眼、点药、针刺、开方、下医嘱样样熟练,技艺日臻精熟。

    “这种师带徒方法,和院校教学不同,它是先在临床上认识病,接着理论再跟进。5年学徒,读了《秘传眼科龙木论》、《眼科大全》、《目经大成》等许多临床书目,而《内经》、《伤寒论》这些课目是后来在秦伯未老先生的教导下学习的。”
, 百拇医药
    唐老说,现在师带徒和传统的师带徒有所不同,虽然方式还是跟师看病抄方,但以前的徒弟是从零开始,而现在的徒弟很多都是副主任医师,学生起点高了,要求也提高了。从中医院校毕业后,临床工作几年再跟师学习经验,这样院校教育和师带徒相结合,是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而且有师徒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优点。

    医疗、教学都是科研

    创办眼科医院之初,有人问办院思想是什么,唐老说,别的医院是“医教研”或是“医研教”,我是“研医教”,科研在先。临床带徒也是科研活动,病人就是科研的对象,要用科研的角度去分析、诊断、治疗,这既是医,也是教。科研的概念比较广,临床、教学都是科研。科研有了新的突破,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再把新的科研发现的过程、思路、方法结合到讲课中去,授课不再是“以经讲经”,有了新的内容,学生更有兴趣听讲,对中医也更有信心。

    早在大学时期,唐老就与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探讨金针拨障术的奥秘,工作后开始正式进行临床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我认为什么东西都要创新,尤其中医药,你要特别动脑筋。不能来了病人就常规处理,不多思考,这是‘任务观点’,是不够的。临床要研究,病历要总结,即使一般感冒,要仔细辨证风寒还是风热,再想想寒里有没有挟热,争取病人来一个治好一个。”
, 百拇医药
    唐老说,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科研,遇到问题想办法怎样去解决,想办法就是科研,思考是科研的内涵和形式。生活、医疗都是科研,只有科研才能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发展,在这里边关键要用心。牛顿看到树上苹果落地,想到了地心引力,我们却不曾想到,差别就在用心不用心。用心不用心,这就是科研问题。B21

    人物档案

    1926年生于浙江杭州,1942年受业于上海中医眼科名家陆南山教授,5年学成后回杭州自设诊所,1952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眼科的研究、临床、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至今。

    全国人大第五、六、七、八届代表。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系名誉教授。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中医药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并任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名誉主编。
, 百拇医药
    学术思想与成果

    首先提出以睫状体平坦部作为内眼手术的切口部位,比国外开展此类手术先行了16年。与此切口相关的白内障针拨术的研究,解决了过去容易引起并发症的问题,并因此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个人奖状。有关白内障针拨术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唐由之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方面所作的贡献,1984年他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86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1988年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他“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朝鲜一级友谊勋章,1996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获中国广州仲景中医药奖励基金会杰出成果奖,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中西医结合贡献奖”等。

    人生感悟

    有心之人,看无字之书也练达;无心之人,读有字之书也茫然。
, 百拇医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21

    --------------------------------------------------------------------------------

    我的老师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榜样

    欧 阳

    唐由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从医六十余年,在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我和周至安医师有幸拜师,得到唐老授业解惑,获益良多。

    今天的中医要直面如何发展、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而唐老的医学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给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唐老的医学成就启示我们:医学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我们在学习掌握它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在一些问题面前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可迷信权威,拘泥于定论。
, 百拇医药
    唐老师曾师从名医陆南山,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深受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双重教育的唐老,对传统与现代,中医和西医两大系统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他以后的医学之路,也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着它们的融汇点。在他数十年的医学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唐老多次向我们提出中医眼科发展新理念:“中医要领先,西医不滞后。”他指出,中医眼科在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等眼底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眼科要领先”的核心就是科研领先,包括理论、技术、方法、疗效等。“西医眼科不滞后”就是在西医医疗技术、检查和治疗设备方面,与世界最新水平保持同步。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疗效的一些客观指标,需要最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查与评定。

    唐老总是叮嘱我们要“勤求古训”,熟读经典医籍,体会辨证精华,熟练运用于临床。而在如何看待学习运用现代诊疗技术的问题上,唐老认为,所有现代的诊疗技术它首先是人类自然科学的成果,它不应该被定位为属于中医或者属于西医。在运用现代科技参与临床过程时,不应在脑子里想这是西医专用,而应该是自然科学成果为人类共享。中医要发展,应该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要大胆运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探寻医学现象中的客观本质,只有这样,古老的中医才能为世人所认识、所接受,继续为保护人类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唐老在中医眼科领域的辉煌业绩,得益于他既有坚实的中医基础,又擅长利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更善于有机地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位前国家领导人给予唐老的评价:“唐大医师,学贯中西”,最为贴切。B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