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714275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发展中医 宣传工作是一支劲旅

    曾晓虎

    发展中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从事卫生宣传工作多年,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宣传工作只是笔墨工夫,但其在卫生事业中所占有的地位、体现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发展中医,宣传工作应该摆在首位。

    怎样搞好中医的宣传工作,显示和发挥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中医的文化内涵,让中医之美深入人心。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熟悉中医理论的人都知道,中医发端于实践,而正是实践赋予了中医让西医无法企及的内涵与美感。不少中药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传说:两秀才进京赶考,烈日当空,疲渴交加,一秀才流鼻血,一只仙鹤衔着一根草从头顶飞过。由于有这根草的帮助,秀才口也不干了,鼻血也不流了。后来,他们都中了进士,当了县官,便派人在山上寻找那种野草。经医生辨认试验,此草确有止血之功。为纪念送草之仙鹤,遂取名为“仙鹤草”。还有金银花﹑蒲公英﹑刘寄奴……穴位的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是历代医家以穴位的作用和部位为基础,结合自然现象和医学理论,采用取类比像而确定的,如日月﹑光明﹑水分﹑承山﹑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小海﹑天井﹑地仓﹑气户﹑库房﹑屋翳﹑梁门﹑膺窗……由于受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医的文字描述也常见文学之美,如肺为气之主司肃降,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即使是书名,也颇有韵味,如明代医家孙一奎之《赤水玄珠》﹑龚廷贤之《万病回春》﹑清代医家徐大椿之《兰台轨范》﹑王太林治肝病之《西溪书屋夜话录》……而中医在医德、医风上面的要求,较西医更加具体、生动,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堪称医德医风的典范读本。从某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中医里就得到了很深刻的体现,如金代医家、攻邪派宗师张子和之《儒门事亲》单从书名上来说,就表达了作者孝顺父母的心愿与意志。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也融入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人文风味浓厚,易于被广大的老百姓理解,并乐于接受。一旦中医的美感被更多的受众所体验,相信喜欢中医的人会越来越多,学习中医的人会越来越多。

    二、挖掘中医的临床典范,让中医之强深入人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扁鹊见齐桓公》的文章,其不但展示了扁鹊医术之高明,从侧面也体现了中医疗效之神奇。实际上,中医史上,从古到今,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而中医先贤们为了中医,更是付出了惊人的艰辛与努力: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病之中草药,日遇七十毒;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独重解剖的伟大医学家、《医林改错》的作者王清任亲赴义冢、刑场观察尸体的脏腑,并根据亲眼所见,绘制成图,以教后人;《瘟疫论》作者﹑明末清初医家﹑温病学派代表人之一吴有性所处时代瘟疫流行,为了治病救人,他冒着危险,深入疫区,不断总结经验,并著书传于后世。总之,中医名家的故事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强盛与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这种宣传对于中医人来讲,更是楷模与榜样的展示,可激励他们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三、开展中医的启蒙教育,让中医之魂深入人心。懂得中医基础理论时我们已经跨进了大学之门,而如果不是跨进医学院校并且学习中医,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中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即使知道,也多半是片面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如果在启蒙教育中加入中医基础理论等知识,从小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不难预测,未来中医人才的培养肯定会更有成效。而在启蒙教育中形成的科学认识中医观,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宣传工作曾经为中医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它依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医。我们在重视临床工作、追求“用疗效说话”的同时,重视宣传工作,在发展中医的征途上,宣传工作是一支劲旅。B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