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5年第14期
编号:10717017
一家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及存在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5年第14期
     [本刊讯] 伴随着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我国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被最终归结为“管理”问题,在当前卫生部在全国内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大背景下,为了分析政府对公立医院治理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课题组对某省的F医院进行了个案研究,试图从对它1980年代以来的改革路径以及当前治理结构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的症结。现将该调研报告摘登,供大家借鉴。

    该调研报告全文,请见《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F医院的治理变革

    1979-1982年加强预算约束和实行奖金激励 1979年4月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发出《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用经济方法管理医院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强调加强医院管理“要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费补助。”医院内部各科室要相应“制订各项有关的定额标准、规章制度。建立各种岗位责任制和其他科学管理制度”。国家对医院的经费补助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将包工资逐步改为按编制床位实行定额补助的办法。

    为此,自1980年开始,F医院启动医院经济管理的改革。核定了床位、人员编制,制订了临床转归情况、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和陪住率等业务指标。根据1980年的计划收支情况,向上级提出了需要实际补助的差额。同时,制定了《奖惩制度》,确定医院结余的60%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40%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奖励。提取奖金总额最多不超过全院职工一个月的平均基本工资额。奖励形式采取综合奖和单项奖两种。

    从1980年开始,F医院一直实行奖金制度至今,在执行过程中,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奖金分配办法。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F医院在改革初期,能够着手打破“大锅饭”,拉开奖金差距,试图实现按劳分配已经很不容易。当时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增收节支,堵塞漏洞,挖掘潜力等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提出计分评奖的办法上。

    1983-1987年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设立奖励基金和调整收费标准 1983年F医院在原来的“五定一奖”、“分科核算、定额管理、计分算奖”的基础上试行“两级管理技术经济责任制”,把全院的工作任务、业务数量标准、质量标准、经济指标、行为指标等分别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实行超额奖励。

    1984年上级主管部门对奖金发放做了新规定,确定奖金的资金来源是按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增收节支结余的40%提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