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3190
老来踢毽儿腿“年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9日 中华女性网
     儿子在北京工作,新近买了房子,离小区不远有个不大的公园,附近小区里的人都上那儿锻炼身体。

    这天早晨出于好奇我来到了这些锻炼者中间。我看到他们中有许多踢毽子的爱好者。他们围成一个圈,色彩鲜艳的毽子被传来传去在脚上飞舞,很是好看。我仔细数了数,最长一次传了92次才落地。他们的功夫娴熟,花样繁多,令我羡慕不已。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都去观摩,后来,我也加入到这支欢乐的队伍中。这之后我天天早晨去踢毽子,还把老伴也带进踢毽子行列。我们俩共同的感觉就是踢了毽子之后,腿脚灵活多了,好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我原来在事业单位工作,长期坐办公室,老觉得腰腿酸痛,四肢乏力,有时还会出现脚踝轻度浮肿,但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医生说可能与长期下肢活动少,导致肌肉松弛有关。如果大腿血管长期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动、静脉动力平衡失调,还会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形成、静脉炎、闭塞性脉管炎及下肢肿胀等血管性疾病。

    踢毽子,是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的一项健身运动,对预防下肢血管性疾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踢毽儿的基本动作包括盘、磕、拐、落等。盘毽儿要靠缝匠肌及股、足内侧肌群等的收缩来完成。磕的动作则以胫前肌、股四头肌、足趾伸肌等的运动为主。拐、绕、落等动作,除需要大腿、小腿等部位肌肉外,足背肌、足底肌等的参与也必不可少。至于要完成高难度的踢毽儿动作,如做后大旋、绕脖等动作,则髂肌、腰肌、臀肌,甚至背阔肌、胸肌、腹肌等都要参与。由于人体肌肉的舒缩动作可促进血液流通,所以,参加踢毽儿运动可加速静脉回流,维持下肢动脉和静脉的动力平衡,能有效地预防下肢血管性疾病,消除腰腿痛、乏力、水肿等症状。除此之外,对因久坐易患的精索静脉曲张、痔疮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这真是老来踢毽儿腿“年轻”呀。(钟晓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