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741228
公共卫生改革如何面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5年第2期
     我国卫生改革的动因,源自改革之初社会普遍存在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当时卫生服务“三难”问题的出现,又源自我国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公共卫生完全是国家和政府的事。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卫生投入一减再减,导致卫生机构越办越穷、难以为继。是时,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卫生机构的内生机制,使之能正常运转从而能有效提供卫生产品。事实上,就是政府无力保证卫生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在传统体制下出现的“政府失灵”的问题亟待解决。当时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分权放活,并首选经济分权搞活的改革路径,从重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制度入手来扭转亏损局面。政府管制的松动、自主权的增多,使卫生机构的改革动力得到极大释放,不仅较快扭转亏损局面,而且还随着医疗收费标准的逐步调整以及预防保健有偿服务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卫生机构的运营状况普遍好转,城镇大中型医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后在经济社会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尽管国家从未宣示过市场化的卫生改革取向,但由于卫生服务上游产品的市场化,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又不足,卫生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程度、方式不同的市场化行为,就似乎有了充分的合理性。而且传统体制下卫生机构缺乏,效率和质量低下,又成为日趋突出的两大问题,因而在卫生服务中引进市场和民营的力量来改变这种消极局面,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思路。所以,利用市场机制来激活卫生机构运行活力的改革方式,始终是不少地方政府和卫生机构跃跃欲试的选择。

    “政府失灵”后的“市场化”选择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的实践已创造出不同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把公共卫生与市场结合起来,呈现出生动又颇为困惑的探索实践。就其市场介入程度、方式的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放开准入限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二是整体出让产权的完全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开拍卖或协议出让的方式让渡医疗卫生机构的产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