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878
“这就是一种追求”--访药用真菌培养、药用植物栽培学专家徐锦堂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献身中药材栽培研究50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者的执著,一生的追求
     今年76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退休专家徐锦堂教授,从事药用植物的栽培培养研究近50年,对我国名贵传统中药黄连、天麻、猪苓等的理论研究和培养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群众尊为“天麻之父”、“黄连之圣”。今年6月,徐锦堂教授被评选为所、院两级优秀党员,中共药植所委员会号召全体党员向他学习。

    徐锦堂教授的研究成果及事迹本报曾多次进行报道,近日记者再次采访徐教授,更加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也更加了解了徐教授能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科学家的真正原因。

    献身中药材栽培研究50年

    徐锦堂教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他说,“是八路军救了我父亲的命,是解放军一袋小米救活了我一家,是共产党送我上大学,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也是我一生工作的动力。” 1958年他从山西农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室,后又到药植所工作,从事黄连、天麻、猪苓等药用植物的栽培培养研究,一干就是50年。

    上世纪60年代,他在川东、鄂西黄连产区开展黄连栽培技术研究8年,试验成功玉米黄连套种、人工造林栽连、简易棚栽连等一整套10余种适合于各种不同自然生态条件的黄连栽培新模式,使得药、粮、林、畜四丰收,达到了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效果,获得国家发明奖。与此同时,他用3年时间开展天麻繁殖、生长、营养等野生生态条件的调查研究,使人工栽培天麻获得成功。

    上世纪70年代,他研究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并在陕南各县推广,使天麻产量猛增,不仅满足了市场、扩大了出口,还使陕南十几个县的农民脱贫致富。

    上世纪80年代,他发明了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推广生产后种麻得到复壮,产量得到提高。

    此后他又经过多次研究,证明了天麻种子萌发必须靠消化侵入种胚的紫萁小菇等萌发菌才能发芽,发芽后的原球茎又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天麻先后与双菌共生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从而揭开了天麻生长发育的秘密,完成了生物学研究的一项突破。

    1998年徐锦堂教授离开了工作岗位,他选择的退休生活方式是在家里开展实验研究。他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