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0768570
骨质疏松患者的锻炼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6日 《家庭医生报》 2005年第39期(总第1024期 2005.09.26)
     大量事实证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者的骨密度,比静坐少动的同龄人高。绝经期妇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减缓甚至逆转骨质的丢失。那么,应该选择哪种运动方式呢?

    运动的意义在于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强平衡和协调的能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跌倒、骨折的发生率。运动方案的制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就骨质疏松而言,由于人们工作经历、生活方式的差异,身体不同部位骨量的丢失也不一样。那么在锻炼的时候,就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上肢骨质疏松的人,可选择哑铃操、俯卧撑、网球、乒乓球等。脊椎骨质疏松的人,可选择仰卧起坐等腰背肌锻炼。下肢骨质疏松的人,可选择散步、慢跑、快慢交替跑、交谊舞等。全身都有骨质疏松的人,可选择广播操、太极拳、太极剑、游泳、健身器械操以及球类活动。必须强调的是,有的患者已有明显的症状,如腰背疼痛,此时应减少运动量,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行之。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高于治疗效果。运动开始的时间越早,年老时开始丢失骨量的时间就越晚。所以,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并持之以恒。运动不可能一劳永逸,因为一旦运动停止,骨量会重新下降。

    此外,运动的安全性与疗效要放到第一位。还要经常求得医生的指导,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修订运动方案。总而言之,要因人、因时、因地、科学地进行锻炼,并定期考核锻炼的效果。, 百拇医药(段振离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