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业界动态
编号:10769805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成效突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16期
     随着历史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的剂型和品种越来越多。从古代简单的丹、膏、丸、散发展到今天的水丸、蜜丸、滴丸、胶囊剂、栓剂、片剂、针剂、冲剂等各种制剂,大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临床治疗上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许多新剂型将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近年来,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问世就是一例。有人认为这是中医药的又一次革命,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本身并无科学依据。究竟如何评价这一事物?笔者以下仅从临床的角度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中剂型是影响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中草药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很多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物质。传统饮片汤剂中,药物在加热煎煮过程中,溶出各种有效成分,其中有不少活性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只能在复方制剂中才能产生。多数成方,基本上都是由两种以上的复方组成的,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有效方剂。一个处方的组成,如果用简单的数学模式(1+1=2或2-1=1)来理解,那显然是不科学的。中药处方的配制十分严谨,既讲究君、臣、佐、使,又有相须、相使、相反、相恶、相畏之别。还讲究各种药物间分量的比例。这种比例对于新物质的产生和疗效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药物合并使用,可有协同作用(如1+1>2)、拮抗作用(1+1<2)和毒副作用。例如古方“三生饮”是著名的有毒方剂,方中主药乌头、附子、天南星均为有毒之物,在生用时毒性很大。立方者妙用大剂生姜与主药同煎,既去除了毒性,又保存了药效。如果把全方分别制成颗粒,再混合冲服,生姜的作用就很难发挥了,其后果可想而知。
, 百拇医药
    其次,传统饮片一般在使用前必须先按临床需要,分别进行规范的炮制。根据炮制方法不同,药物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单味中药颗粒的制作工艺,其实也是一种炮制方法。其流程一般是:用原生药浸泡、煎煮、浓缩、制粒、干燥包装。这种产品因为经过干燥工艺,不论是何种药物,也不论使用高温或是低温干燥,总难免使药物带上燥性,也就是燥气。这种燥气,适合用于治疗湿证,不适合于燥邪或阴虚之证。另外,中药在使用上还讲究气味和归经。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在于“气”,即含挥发性物质较多,不宜久煎,常规煎煮可使其有效成分流失。有些药物本身是晶状体提取物如芒硝、硼砂等,无法再浓缩。另外,阿胶、龟胶、鹿胶之类,也是无法再提取的(如果是提纯则另当别论)。因此并不是全部中药都可以提取成浓缩颗粒。再者,颗粒配方对于传统饮片煎煮时久煎、后下也无法操作,究竟能否达到同等的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应该说明的是:复方颗粒制剂实用性较大,目前也有不少成功的产品,如清开灵、复方丹参、生脉注射液和小柴胡冲剂等。

    再次,单味颗粒制剂有着剂量小、服用方便、包装美观等优点。但并不表示这就是中药制剂的革命,也并不代表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把中医药事业引入歧途。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药流浸膏曾一度兴起,那时几乎大部分中药都被制成了流浸膏,再根据医生处方,逐味调和混合后给病人服用。这种流浸膏的使用方法同现在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方法基本类似。由于流浸膏的使用麻烦、效果欠佳、造价昂贵,医生和病人都不欢迎,因而各种中药流浸膏被大规模销毁了。历史证明这次中药剂型改革是不成功的。流浸膏与颗粒制剂虽然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但设计思路却是一样的。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它的可行性,慎重对待。
, 百拇医药
    第四,传统饮片煎法(汤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为世代医家所沿用,并且成为中药剂型的主流,为人们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着不足之处,比如有效成分煎出不充分、药物资源消耗大、煎服麻烦费时、不方便服用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减少药物的浪费,我们应大力推广煮散剂型的使用。例如,玉屏风散、五苓散、五积散、银翘散等,本来就是散剂,临床使用很广。但因为临床上习惯了使用汤剂,药房也就不再储备散剂。其实,散剂不仅剂量小,节省药物,而且效果更好。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煎剂药物有效成分浓度的做法,类似古方煮散,可节约大量药物资源,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的说来,单味中药颗粒制剂是一种新生事物。倡导和研制者们看到了传统饮片在使用上的不便和某些缺点,同时也看到了一种商机。不过,不管怎样,一切都必须立足于临床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切脱离实际的想法都有可能导致失败。中药如何走向现代化,还应该集思广益,靠大家共同努力和探讨。, http://www.100md.com(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