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852
“十一”前后药品降价:发改委艰难转身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5日 中经
     十一”前后国家发改委将再出重手降药价,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这次发改委力保药企不会成为医院“以药养医”的“替罪羊”。

    从可靠渠道获悉,经过多轮博弈,发改委已确定22个药品品种的总体降价幅度由最初考虑的60%改为40%,同时发改委协同卫生部就如何保障降价品种的正常临床使用及暂停降价品种招标等方面达成共识:把降价品种的使用量有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作为考核医院的一项指标,届时将一并出台指导性意见。

    回首发改委十余次药品降价的历程,往往以“悖论”收场-- 药价越降越高。原因是每次药品降价后,医院就放弃部分降价品种的使用而选择高价的药品。这一次发改委与 卫生部进行沟通,显然是吸取了以往药品降价的教训。

    同时,发改委主动要求暂停降价品种招标,以避免降价品种在招标过程中出现重复性降价。显然,发改委在医药工业赢利能力下降、效益出现普遍滑坡之际,不再坚持高幅降价的强硬姿态,不愿成为药企眼中的“价格屠夫”。

    发改委药价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内外压力双重作用的结果。

    可以说本次降价,是十余次降价中降幅最高、冲突最激烈、博弈最充分、酝酿时间最长的一次。降价方案最初考虑的60%降幅引起了医药企业的强烈反弹。医药企业认为,在“以药养医”的现行机制下,药品的利润有很大部分流向了医院,医药企业充当了“以药养医”的“替罪羊”。于是便有了24家医药行业协会向国务院的联名上书,众协会声明:在目前体制下,如果没有强力配套措施支持,单纯降价无法根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发改委面对企业的强烈反弹,不得不继续与代表性企业和相关协会进行再次沟通,导致决策过程长达半年之久。

    这段时间里,也是医药工业和商业最为不安的一段日子。因为降价消息已出,商业单位不敢大量进货,从而造成工业企业库存急剧增加。同时,由于降价方案在今年4月份就“不慎泄密”,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也是历次药品降价引起的争论最激烈的一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发改委的被动。发改委“骑虎难下”,如何保证降价的效果以及如何把握降价的幅度便成了其“必须完成的任务和行政义务”。

    未来,发改委的最新方案是否能保证医院不再一味使用高价药还不可预知。医院“以药养医”的根子在于国家补贴不到位以至于医院走火入魔。在这个病根没祛除之际,发改委和医院的博弈似乎还难以有结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