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770424
http://www.100md.com 爱健康网
     这种提法目前尚有争议,据历代有关针灸文献记述,发现一般补法的刺激较强,而泻法的刺激较弱。以烧山火补法、透天凉泻法为例,行针时拇指向前,食指后退为补,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为泻。手外科专家认为,拇指作用占手功能一半,拇指向前,食指后退搓捻线绳时容易紧,反之不易紧,因此从力学观点可以认为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功率比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大,前者是补法,后者是泻法。又如烧山火补法捻转9次,透天凉6次,前者次数多、刺激强,正是补法,后者次数少、刺激弱,正是泻法。又如提插,反复向下用力插(重按)、轻轻向上:提(轻提)为补;反之轻轻向下插(轻插)、用力向上提(重提)为泻。前者针感多强,后者针感多弱,因此有人提出强刺激是泻法、弱刺激是补法与实际操作不符。又如晕厥、休克患者,表现面色苍白、汗出如珠、头晕眼花、心悸、四肢颇冷,甚则不省人事,血压下降,乃是一派虚象,治则应是补法,取比较敏感反应强的穴位,如人中、合谷、涌泉,用强刺激手法,使其苏醒。如把强刺激说是泻法,与临床实际情况不将。所以针刺补泻与强弱刺激不能机械地划上等号。??平补平泻,古与今尽同否

    古代平补平泻与当今的乎、平补平泻有不同之处,如《神度经》记载的“平补平泻”乃是指施针时先行泻法,泻其“邪气”,后用补法,补其“真气”。杨继洲对平补平泻的应用为“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它是指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补,动而伸之是泻的提插补泻。现代针灸界对“平补平泻”,强调手法上一个平字,也就是一个均字,与古代平补平泻的操作方法截然不同。当今平补乎泻方法是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运针时不快不慢,针下有一种舒适感觉为宜,它是一种不补和不泻的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