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栀子
编号:11292487
栀 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2日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药材 果实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条,两棱间有纵脉1条,顶端有宿萼。果皮薄而脆;种子多数,扁长圆形,暗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栀子饮片:去除果皮,单用种子团,称栀子仁,将栀子碾碎,炒至黄褐色为炒栀子,炒至焦黄色为焦栀子,片块状或为栀子整体形状,焦黄色,有香气,味微苦。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采制 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

    栀子仁/焦栀子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

    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

    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

    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

    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

    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

    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用量用法 3-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用。

    化学性质 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美丽中药房〉, http://www.100md.com